由豪華光電承建的光電基地光伏發電項目。(資料圖)
今年“兩會”,新能源再度成為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近年來,基于能源和環境問題的雙重壓力,以光伏發電、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項目越來越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項目。對此,業內人士無不歡欣鼓舞地表示,“新能源”在“兩會”上的熱議,或將加速推進新能源行業走入春天。
近年來,南安一直在探索發展新能源產業。除了光伏形成初具規模的產業集群外,南企也在往風力發電、垃圾焚燒發電、生物質燃料能源開發等領域滲透,不斷提高南安經濟發展的環保成色。
2014年,國家能源局下達了我國第一批創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名單中,南安榜上有名。新能源,儼然已成為南安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綠色引擎。
新能源項目多點開花
和水暖、石材產業不同,南安在新能源等產業的開發上,幾乎是零基礎。引進重大新能源項目,成為南安開發新能源的一條捷徑。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受益于利好政策帶動,鋰離子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最具優勢的動力載體,前景廣闊。
借著“二次創業”東風,去年12月,南安鄉賢創辦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深圳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回到家鄉霞美,投資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化項目。如今,該項目已處在緊張的工程建設中。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圳慧通天下具有22年豐富的電池生產經驗。此前,公司產品已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新能源行業。
據介紹,此項目計劃總投資6.5億元,將在2年左右全部建成投產,實現年產鋰離子電池1.8萬多只、10AH鋰離子動力電池720多萬只,產品將直接配套國內電動車等生產企業。
“新能源產業方興未艾,誰搶先一步,誰將獲得先機。”該項目負責人陳清苗直言。正因如此,從簽約到落地動工,該項目只花了短短20天時間。“項目一期預計今年7月就可正式投產,公司有信心繼續增大投資力度和規模。”陳清苗說。
企業的信心,源于政府對新能源產業的重視和扶持。2010年,簽約入駐泉州(南安)光電信息產業基地的陽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陽光大地(福建)新能源有限公司”),似乎是在一夜之間空降南安,從項目簽約到試投產總共不到一年時間。
作為省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陽光中科在兩三年內,就投用6條生產線,總裝機容量達300兆瓦,發展速度令人咋舌。
“福建光伏產業發展起步較晚,未來10年將是非常關鍵的黃金時期,把握住機會完全有可能實現行業的趕超。”說到快步發展,該公司董事長許新湖如是說。未來陽光中科將陸續建成二、三期項目,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兆瓦以上,成為我省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能力最大的企業。
除了擁有初具雛形的光伏產業外,南安新能源產業還依托各個細分領域的強大技術創新力量。
在梅山,主打生物質顆粒燃料的海特機械有限公司,投建了福建首條年產10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線,并將這些生物質顆粒燃料輸送到本土和省外企業,替代燃煤、燃油、燃氣,成為最新的高效清潔能源。
“每1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可替代標準煤0.8萬-1.0萬噸,熱效率可達90%以上,遠遠高于燃煤的60%。”談及生物質顆粒能源的優勢,該公司董事長劉海彬如數家珍。
在東田,容積4500立方米的超大型黑沼泥沼氣池,成為該鎮格頭村所有農戶燒水做飯的生活用能。目前,該鎮沼氣入戶率已超過52%,湖山村等地的入戶率更達到98%以上,沼氣種類和入戶率均居全省鄉鎮首位,成為全國農村新能源開發的最佳范本。
在向陽,由福建省福能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的南安洋坪風電場,今年年初已獲得省發改委復函核準,項目建設規模達2萬千瓦。建成后,該項目年平均上網電量約為4090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原煤1.87萬噸,每年可減少4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減少有害氣體對環境的影響。
經過多年的經營布局,目前,南安新能源開發觸角已滲透到光伏、生物質能源、沼氣、風能等多個領域。各種形式的清潔能源,也用強大的生命力,點燃南安的新能源產業。
入選全國新能源示范城
光伏產業已成為南安新能源產業的一張名片,本土開發并在本土推廣使用,正成為政府推廣新能源走到民間的有力渠道。
從高空俯瞰泉州(南安)光電產業基地,成排的建筑物屋頂上,10余排東西走向的長方形支架上排列著數千塊太陽能電池板,將每天吸收的光能儲存并轉換為電能,供園區企業日常辦公使用。這個項目的承建方,便是基地里的新能源企業——豪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豪華光電董事長林文須告訴記者,企業屋頂上的電站,只是南安光電基地光伏發電示范項目的一部分。整個項目的太陽能電池片共有1.8萬平方米,分別安裝在光電基地14棟大樓的屋頂上,目前已全部運行發電。
2011年年底,這個我省首個兆瓦級別的屋頂光伏示范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并正式并網發電。該項目屬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于2010年12月獲國家住建部審批后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2400萬元,其中一半為財政補貼。
另一家新能源代表企業陽光中科,則進一步開發分布式光伏市場。該公司牽手南安水暖業,將可發電的陽光頂鋪到企業廠房上,可隔熱發電,推動企業節能減排、轉型升級。
面臨著國際市場的光伏寒流,公司積極與南安水暖衛浴行業對接,實現家門口的產業創新轉型。據悉,陽光中科與輝煌水暖集團、申鷺達衛浴、中宇建材集團都有合作項目。一方面有利于光伏企業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幫助企業節省電力開支。
當前,陽光中科正和晉江百宏國際、恒安集團等大企業合作,進行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的建設,功率均達到了30多兆瓦。據透露,項目已在進廠建設。未來,企業將爭取在全省范圍內拓展光伏發電市場。
對光伏、沼氣等新能源的大面積推廣使用,讓南安成為新能源領域的示范。2014年,在國家能源局公布的第一批創建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產業園區名單中,南安榜上有名。南安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幾年,我市將圍繞建設全國新能源示范城市,以南安豐富的資源條件為基礎,重點發展分布式風電、分布式光伏和推進小水電改造等6個領域。
“南”字號新能源遍神州
以南安人為主導的新能源產業,并不甘于在本土“發光發熱”,布局全省甚至全國,成為這股南安“綠色能量”的下一個目標。
去年8月,南企光泉科技應用于電動汽車的“納米硅膠蓄電池項目”在福建武夷新區正式投產。這個由南安人主導的新能源項目投資達10億元。該公司董事長陳志和不無樂觀地表示,如果按目前的市場趨勢和國家對行業的扶持,項目在5年內有望發展到30億元的產值。
此前,光泉和北京大學開展技術合作,經過5年潛心研究,擁有了多項在納米硅膠蓄電池方面的核心技術,根據這些技術自主開發的一種高能環保納米硅蓄電池產品,瞬間放電能力是普通鉛酸蓄電池的4-7倍。
“我們新能源項目的投產時間剛好趕在國內電動車行業勢頭正旺之時,這個產業很有奔頭。公司希望能將部分配套產業帶回南安,帶動家鄉新能源產業發展。”陳志和說。
在全國新能源探索領域,還活躍著更多南安人的身影。
在寧夏經營電氣產品的南安商人黃卓堅,一直致力于銷售各種節能環保、技術創新的配電用產品。2014年,出于經營考慮,公司開始投資7000萬元興建廠房,生產自己的電器設備產品,并著手和四川大學專業團隊合作,開發鎳鋅寬溫電池產品,進軍時下最熱門的新能源電池產業。
“鎳鋅寬溫電池屬于國家七大重點產業之一,作為牽引動力電池,產品可實現軍民兩用,回收利用率或可達100%。”黃卓堅表示,作為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替代能源,新能源電池市場空間巨大,每年有上千億元的市場需求,企業也將抓住國家發展新能源的契機,深耕鎳鋅寬溫電池市場。
對新能源充滿信心的,還有北京首航艾啟威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南安企業商會會長黃文佳。據悉,黃文佳旗下的首航光熱及其母公司首航節能,建成1MW槽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系統、20KW碟式光熱斯特林光氣互補發電系統,公司在甘肅敦煌研發的100+10MW塔式儲能太陽能光熱商業化發電系統首期工程也在緊張施工中,并構建了產業基金、融資租賃等融資體系以優化商業模式。在此商業模式下,公司與慶華集團簽訂的內蒙古額濟納50MW塔式儲能太陽能光熱電站框架協議的落實工作目前正在穩步推進。
“多年來,海外光熱發電行業發展得非常成功,我對國內光熱發電充滿信心。”黃文佳說,光熱發電在我國沒有發展起來,真實原因是成本沒有降下來,應首先把裝備成本降下來,其次是把規模做上去。“公司目前已經能把電價降到一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水平。”黃文佳透露,該公司用于光熱發電的研發經費已接近1億元。(記者 林超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