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網站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閩南民居營造技藝(南安)代表性傳承人葉本營榜上有名,成為南安首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在閩南,隨處可見以紅磚厝為主的閩南傳統民居,其營造技藝可追溯到唐五代,是發源于泉州的傳統建筑技藝。閩南民居營造技藝以紅磚、白石為主要建材,結合剪瓷雕、木雕、石雕等裝飾藝術,形成色彩鮮明、結構精巧的獨特風格,如今主要應用領域涵蓋傳統民居修復、寺廟與宗祠建筑、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970年1月出生的葉本營,15歲離開家鄉安徽利辛,來到泉州,開始接觸并學習古建大木技藝,并在南安市碼頭鎮大庭村創設加工廠,參與了數十個南安古建筑建設項目。從藝四十載,葉本營嚴格遵循閩南木結構建筑傳統程序,堅守整個建筑工程的木構制作所需要經過的畫水卦、點制篙尺、下模型、加工制作和木構安裝等步驟。
如今,他的建筑作品遍及中國、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家,有力助推閩南建筑文化的傳播。
據了解,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能力水平,保護和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2022年5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啟動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工作,經推薦申報、材料復核、專家初評、社會公示、評審委員會審議等程序,最終確定942人入選。南安共有兩人參與評選,最終葉本營成為唯一入選者。
(記者 朱曉西 通訊員 陳文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