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又一部電影《廁所英雄》受到了眾多網友們的關注,在該電影也是講述了一場女性廁所革命的故事,并且該電影當初在印度上映后就引發了劇烈的反響,最重要的是廁所英雄里的人物還有現實原型,那么廁所英雄真實人物原型是誰?
廁所英雄原型故事是什么
《廁所英雄》講述了一對印度男女青年,自由戀愛后步入甜蜜婚姻,新婚當晚,新娘賈耶發現丈夫家竟然沒有廁所。無法忍受戶外解手的她,向丈夫凱沙夫提出必須要有廁所,不然只能離婚。
劇情聽起來荒謬,卻取自印度真實故事,2012年,印度新娘安妮塔納利不堪忍受戶外如廁的折磨,婚后第四天從丈夫家逃走,聲稱如果沒有一個獨立廁所,就不回家。一家慈善機構聞訊后,為她建了一個廁所,廁所啟用之日,她也回到了家里。
還原電影廁所英雄真實事件背景
而印度的宗教教化中認為廁所污穢,絕不能在家安置,但男性可以在自家后院露天如廁,女性在家如廁卻被認為“不潔”,為了避開人群只能趁著天還沒亮結伴前往荒郊野嶺如廁,忍受著所謂傳統文化的侮辱,還常常被過路的好事者騷擾,更有女性因此受到侵犯。
不是每個印度婦女,都幸運如安妮塔·納利。借全球最大戶外廁所,《廁所英雄》把印度社會頑疾一一掰扯清楚:公共衛生差;毒蛇咬傷人數多(這個國家毒蛇不算全球最多,但野外如廁導致了毒蛇襲擊率極高);婦女夜間被襲擊/強暴率高;還有,性別歧視。
從《廁所英雄》中引伸出的并不僅僅是如廁問題,在如廁背后是印度傳統文化的遺毒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困局,凱沙夫為在賈耶與頑固守舊的父親之間尋求平衡,研究出一套對策,有一列火車每天會??吭诖迩f七分鐘,利用這七分鐘帶賈耶上火車如廁。
這是個好辦法,卻不是長久之計,某天賈耶因門鎖故障被困在火車上,打開廁所門后火車已經開動了,這讓她徹底崩潰,也宣告著凱沙夫長期的小心翼翼的平衡終于被打破。
凱沙夫即代表著印度非常廣大的夾雜在新舊思想中間的人群,《廁所英雄》打破了他們茍且的幻想,明確表達在宗教只有接受或抗拒世俗改造兩個選項,沒有所謂的灰色地帶,人造的灰色地帶只會在下一次沖突時用更大代價和更赤裸的形態出現。
這部電影掀起了印度轟轟烈烈的“廁所運動”,極高的傳播度讓“想娶老婆先蓋廁所”的呼聲遍及每一個閉塞的小鄉村,在此之前,因為衛生設備的缺乏導致印度每年有超過100萬不足5歲的兒童死于痢疾,這部電影改寫了印度6.54億女性和千千萬萬兒童的命運,由此引發的對守舊勢力更全面更深層的打擊將如蝴蝶效應一般不可估量。
據稱不裝廁所,竟然是印度的傳統文化。據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的報告:全球沒廁所的人當中,印度人就占六成。
《華盛頓郵報》2015年報道說:在印度,53%以上的一般家庭、70%以上的農村家庭,都沒廁所。這樣的現實,直接導致了印度除扒火車之外的另一大奇觀:整個國家 = 一個大型露天廁所。以天為茅,以地為坑。對男人來說,方便這事變得更“方便”。不用排隊,不找廁所,光天化日隨地大小便。墻角、田地、樹林、路邊,到處都是攢勁的身影和打尿顫的滿足表情。
但對女人來說,這是大麻煩。每天凌晨4點15分,成群結隊的婦女,會集體跑到偏遠野外解決,美其名曰:“婦女聯合會”。如果不凌晨出發,呵呵……那等天亮,你就只能憋著。
即使是凌晨,遇到惡作劇的老司機路過,會故意用車燈掃過去。婦女們也有“對策”……不遮身體,遮臉。眼看著,這個陋俗將被前面提到的妻子加婭打破——這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終于向老公下達了最后通牒:無廁所,不老婆。
《廁所英雄》改編自真人真事
《廁所英雄》改編自真人真事,探討印度農村家庭普遍沒有廁所,婦女必須在野外如廁的現象。女主角擔任教師,嫁給男主角后,發現家中沒有廁所,和男主角“鬧離婚”,還來了一場革命。
說起印度人的衛生習慣,很多人都會皺起眉頭:他們習慣如廁后用手擦洗,用餐的時候也喜歡用手抓取食物……這些可不是外國人對印度的刻板印象,事實上,印度的衛生習慣著實令人擔憂:根據《印度時報》近日報道,超過56%的印度人無法使用基本的衛生設施,很多人都習慣隨地便溺。
為了改變“隨地大小便”的現狀,印度有些地方甚至把廁所和工資掛鉤:在印度北部的城市西達布爾日前規定,政府官員在5月底之前必須上交“證明家中有廁所”的文件,還有一張自己和家里廁所的合影!否則,官員們就領不到當月的薪水…….
電影廁所英雄反應出的社會問題無疑是非常嚴峻的,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也更好的讓我們了解印度的文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