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能買到這么低價的票,是因為有“票補”。簡單來說,票補相當于促銷,片方或線上購票平臺出錢補貼“請”觀眾看電影。有業內估算認為,國慶檔平均每部片子的票補預算大約在5000萬元左右,追平今年春節檔。
票補一度盛行于2015年,當時正值在線購票平臺興起,每一家購票平臺都加大力度補貼,推出了十幾元、甚至幾元的低票價。隨著一系列的重組和并購,在線購票平臺野蠻生長的時期過去,平臺已不需要依靠補貼搶占市場。如今的兩大購票平臺——貓眼電影吸收了光線傳媒的投資,淘票票背靠阿里影業,通過在線購票平臺進行票補逐漸成為電影宣發的方式之一。
B票補有何用
爭取排片率,賺取好口碑
為什么片方愿意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票補?首先,對影院而言,票房和排片直接掛鉤,預售票房影響首日排片,而首日票房又影響往后的排片,能夠搶占先機的電影,就贏了一半。
因此,票補大戰從預售階段已經開始了。有統計顯示,《羞羞的鐵拳》與貓眼電影合作,以9.9元的低價票搶占市場,首映日票房達到4000萬元;《英倫對決》則與淘票票合作,推出8.8元的低票價,首映日票房預售就接近2500萬元。目前,這兩部電影分列票房排名的第一和第二位,可見票補在吸引觀眾購票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如今口碑對票房的影響越來越大,電影做票補既為促銷,也是宣傳——通過票補吸引觀眾入場觀看帶動口碑,從而吸引更多觀眾購票。有業內人士表示:“片方和平臺對片子有信心,才會投入那么多錢來做票補。票補讓觀眾買到了低價票,目的還是為了片方獲利。”
C現實略骨感
大盤較慘淡,票補非靈藥
不過,票補并非萬能靈藥。今年國慶電影大盤的形勢,可能讓砸錢做票補的片方大跌眼鏡了。從目前的情況看來,票補對票房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大盤仍然十分慘淡:10月1日的電影大盤僅收得3.79億元;截至昨日下午發稿前,僅有《羞羞的鐵拳》、《英倫對決》、《追龍》三部電影的票房破億。國慶檔的票補投入與春節檔持平,票房收入卻大大縮水——回想今年的春節檔,僅是大年初一就有8億票房進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