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一個看似很酷的點子,但骨子里還是好萊塢練習了一萬遍的萬金油模版,角色性格、劇情走向、沖突設置,所有起承轉合都在套路之中,一點意外都不給你。這樣的電影好萊塢一年能拍幾十部,如果資金充裕,他們還可以批量生產更多,甚至給你貼牌。是的,我說的是"生產",而不是創作,《長城》就是一部非常流水線的電影。
拋除"中國制造"這個元素,《長城》就是那種最標準的好萊塢二流高概念電影。
這個"流水線"對于剛剛敢于奢談工業化的華語電影而言,絕非貶義。我們的電影市場體量緊追美國,但都是四兩撥千斤的戰術,真正在技術與制作水準上依然無法與世界一流比肩。尤其在最能體現產業水準的高概念電影方面,敢于正面跟好萊塢 A 級制作硬杠,甚至海外輸出的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