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在全國上映。徐崢導演單元《最后一課》中的一幕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座七彩斑斕的鄉村小學出現在夜色中,主演和范偉在小學前相擁。
電影中,范偉飾演一位用愛影響學生一生的鄉村教師,就是他的學生;而在現實中,這座童話般的鄉村小學原型——杭州市淳安縣富文鄉中心小學,也正在進行著可能影響農村留守孩子一生的鄉村教育實驗。
“網紅小學”的前世
從中國最美高鐵之一的杭黃高鐵千島湖站下車,再沿湖穿山行車四十多分鐘,便來到藏在青山翠谷中的富文鄉中心小學。但就在幾年前,這所如今的“網紅小學”和中國大多數鄉村小學一樣,面臨著三大現實難題:生源流失嚴重,學生大多數為留守兒童,以及留不住好老師。
“我剛來這所學校做校長的時候,全校6個年級的學生總數馬上就要跌破100,有能力的年輕教師能調走的都走了。”2015年,在縣城一所初中任黨委書記的姜蔚穎申請來到富文鄉中心小學做校長。
那一年,杭州市決心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計劃在淳安、建德、桐廬、臨安等偏遠區縣進行農村小規模學校教育改革實驗。從鄉村教師成長起來的姜蔚穎一聽說,便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因為她有一個愿望:讓農村的孩子們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們一樣優質的基礎教育。
所謂小規模學校,是指全校師生人數不超過200人的學校。在杭州,這樣的學校有55所,全部散落在農村的大山里。“淳安畢竟在杭州,即使是偏遠的山區,農村小學的硬件條件也不差。現代化教具、塑膠操場、鐵質桌椅,該有的都有。”姜蔚穎說,“但差的是教學理念。”
在接手富文鄉中心小學前,每一次到杭州城區學校的參訪經歷,都給姜蔚穎留下震撼,更讓她感覺到,城鄉教育差距在拉大。“為什么城里的孩子都那么落落大方?為什么城里孩子這么小就知道自己喜歡什么?為什么城里孩子都有一點點特長?”姜蔚穎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農村的孩子們也可以這樣。
千島湖畔的鄉村教育實驗
“小而美”“小而優”,這是杭州市為農村小規模學校改革所設定的目標,也是姜蔚穎心中鄉村小學應該有的模樣。
“小”是學校的既定事實,“美”和“優”又該如何達到?“要靠教學質量。”上任伊始,姜蔚穎的改革從教師開始。“不要指望農村家長和城里家長一樣,對教育有那么高的關注度。唯一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靠我們老師自己。”
改革第一年,姜蔚穎選派了兩位最優秀的年輕教師到崇文實驗學校跟班學習一學年。崇文實驗學校是杭州市區最優質的民辦學校之一。在崇文實驗學校,來自富文鄉的老師們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包班制,即兩位老師包下除音體美之外的所有課程,把辦公室設在教室。“我們每個班級學生也就十幾到二十幾人,包班制可以讓老師從早到晚都與學生待在一起,關注到每個孩子的全面發展能力。”
(現實中的富文鄉中心小學)
在與姜蔚穎的交談中,記者注意到,這位頗有情懷的校長特別在意農村孩子的全面發展能力。“現在城市中,素質教育似乎很難,因為來自家長的阻力很大。現在5年實驗下來,或許農村可以率先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姜蔚穎口中的“全面發展能力”與大眾理解中的“素質教育”非常相像。
5年來,在姜蔚穎的帶領下,富文鄉中心小學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們提供素質拓展課程,包括書法、武術、聲樂、越劇、科學、地理、航模等。“改革第一個學期,我們就開設了21門拓展課。”姜蔚穎希望,孩子們可以在有限的條件下獲得更多嘗試,從而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領域。
除了素質拓展,富文鄉中心小學還特別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鼓勵年輕教師們進行教學創新,讓他們帶領學生們進行研究性的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老師只是引導作用。”在“自主”的前提下,富文鄉中心小學每天都有“三個一”——一小時自主閱讀、一小時自主游戲、一小時自主運動。剛畢業一年的盧月君覺得,自己在目前初中的優異表現,就來自“三個一”的培養。
“自主學習能力”一直是教育界努力探索的領域,為何富文鄉中心小學可以貫徹得如此徹底?“學生中超過一半的孩子是留守兒童,所以要讓他們知道,學習得靠自己,靠誰都不行。”姜蔚穎道出其中緣由。
改革初見成效
五年的改革,轉瞬即逝。富文鄉中心小學也在這條“不一般”的改革之路上迎來收獲。
改革第一年,這所曾經連一個文藝節目都無法編排的學校,已經可以選送8個作品參加淳安縣中小學藝術節,并捧回獎杯。其中一個還被推薦參加杭州市中小學藝術節,最終獲得二等獎。
改革第三年,學校和21世紀教育研究院簽訂委托管理協議,徹底走上自主設計辦學路徑、自主安排工作時間、自主分配辦學資源的新路徑。
改革第四年,吸引了來自全國不同城市的8個孩子,在家長的陪讀下入學。“我女兒原先非常抵觸學習,我就想給她換個環境。”從杭州市區轉學來富文鄉中心小學就讀的學生家長朱麗萍說,“來這里后,明顯發現女兒更加開心和放松,獨立性更強,作業都能自主完成,成績也提升了許多。”
疫情期間,上海家長童婭妮也帶著正讀一年級的女兒轉學至富文鄉中心小學。“我們5月份才過來。雖然待的時間不長,但我能明顯感覺到原先容易緊張的女兒輕松多了,每天都很快樂。”
改革第五年,富文鄉中心小學的學生總數已經突破130 ,全校也即將參與全縣聯考,檢驗教學改革成果。“不說頂尖,中上水平肯定是有的。”姜蔚穎對此很有信心。因為跟蹤數據顯示,富文鄉中心小學去年畢業的學生中,至少30%的學生在所在初中屬于“尖子生”。這對并非“掐尖”入學的基礎教育學校來說,比例已經很高。
國慶假期,千島湖的天氣很好,富文鄉中心小學在太陽的照耀下變得更加夢幻。“我們會一直努力,為中國的農村基礎教育探出一條新路。”姜蔚穎說。如今,富文鄉中心小學的年輕教師們都已不愿離開,期待把這場教育改革接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