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影年度票房突破500億元,用324天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觀影人次達到14.48億,同比增長19%。
國產影片票房262億元,占比達到52.4%。中外影片票房過億的82部,其中票房過十億的13部。
500億票房之路
3月1日,100億元,用時60天,比2016年晚6天
5月6日,200億,用時126天,比2016年提前16天
7月21日,300億,比2016年提前了10天
9月5日,400億元,比2016年快兩個月,其中290部國產電影貢獻票房210億元,57部進口電影貢獻190億元
11月20日,500億
500億紀錄
國產影片票房262億元??占比達到52.4%
11月20日下午6時57分,中國電影年度票房突破500億元,國產影片票房262億元,占比達到52.4%。中外影片票房過億的82部,過十億的13部。
2017年還剩下40天,接下來還有《紅海行動》《芳華》《妖貓傳》《機器之血》《奇門遁甲》《芳華》等優秀國產片入市。多位市場人士預計,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觀影人次預計能夠突破16億,票房有望沖擊550億元
2010年全國城市影院總票房101.72億元,比2009年增長64%,是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票房首次突破100億元。
2013年12月8日,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票房突破200億元。
2015年9月5日,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年度突破300億元,同年12月3日,年度票房突破400億元。
三重要檔期全井噴?《戰狼2》單片達到56.82億
春節檔1月27日至2月2日七天(除夕至初六)總票房33.55億元,總人次8852.64萬人次,票房比2016年春節檔增長8.66%。1月28日(大年初一)單日票房創下8億元新高。
暑期檔(6-8月)票房產出約為163億元,相比去年的125億,增長38億元。共上映影片140多部,其中票房過億影片22部,票房過5000萬影片11部。
國慶中秋節檔(10月1日-8日)以八天26.29億的成績收官,除10月8日外,其余每天票房都超過3億;八天共吸引7720.36萬人次觀影,同比去年(10月1日-8日)增長42%。總票房與觀影人次都創下了國內“十一”檔期新紀錄。
國產片《戰狼2》單片票房達56.82億,總觀影人次達1.59億,成為《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之后全球范圍內唯一一部單市場票房突破8億美元的電影;在國慶檔奪冠的《羞羞的鐵拳》累計票房超過22億,刷新2D電影內地票房紀錄;《速度與激情8》打破進口片票房紀錄,《摔跤吧!爸爸》打破印度電影內地票房紀錄,《看不見的客人》打破西班牙電影內地票房紀錄,《天才槍手》打破泰國電影內地票房紀錄。
500億記錄
主旋律影片開始受熱捧??喜劇片依然受觀眾期待
紀錄頻破背后,國產商業片市場創作呈現出一系列新特點,主旋律影片開始受熱捧,除了頻破票房紀錄的《戰狼2》之外,《建軍大業》《空天獵》《十八洞村》等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即將上映的《紅海行動》也備受期待。
IP改編回歸冷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嫌疑人X的獻身》《悟空傳》等影片票房雖不及預期但表現依然穩定,近幾年包括網劇和網大在內的影視作品數量大增,伴隨而來的是觀眾觀影水平和甄別能力的顯著提升,IP改編作品逐漸飽和,單純追求明星陣容、制作優勢已不再是各方努力的方向,深度開發、耐心打磨才是取勝之道。
喜劇片依然受觀眾期待,并逐漸形成了多個具有票房保障的系列:開心麻花團隊創作的喜劇系列,春節檔的周星馳風格影片系列,徐崢[微博]的“囧”系列,都在形成中國電影的“喜劇新勢力”。商業片之外的各種小眾電影類型和題材也獲得了更為廣闊的放映空間。截至11月20日,全國共有影院9400家,銀幕49721塊。如此廣大的放映空間下,《岡仁波齊》《八月》《77天》等文藝片,《二十二》《重返狼群》等紀錄片,《熊出沒》系列、《賽爾號大電影》系列、《十萬個冷笑話》等動畫片品牌,《明月幾時有》《時間去哪兒了》《蕩寇風云》《龍之戰》等主旋律影片都在市場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岡仁波齊》作為國產文藝片,在《變形金剛5》的強大壓力下票房過億,體現了觀眾觀影口味的轉變,給了國產文藝片更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