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六天》講述的是青年男女路遠和宋小朵,他們因為共同參加北京奧運會志愿服務而相識并互生愛慕之情。之后的六年中,路遠下鄉當村干部,宋小朵出國留學,但六年中兩人相見六次,每一次的變化不僅僅是人物身心的變化,還有國家社會的變化。
日新月異,這恐怕是形容當下中國的發展最準確的詞之一了。《六年,六天》正是借助兩個年輕男女六年的生活變化,映射出中國之變,以及這種變化帶給人們的希望和活力。
積極向上的精神氣質
《六年,六天》思想健康積極向上,反映時代精神和青春主題,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和活力。
如片中反映的中國發展一樣,《六年,六天》保持了快速簡潔而又活潑明朗的節奏,這和它想表達的主題保持了技術上的一致。影片把人物六年時間的成長變化濃縮到六天,又以鳥巢這個標志性建筑作為特定的場景,無一不在提醒觀眾電影所想表達的時代信息。男主人公路遠由最初下鄉的不情愿、不作為到后來的有責任、有擔當、敢作敢為,女主人公宋小朵出國留學但最終選擇回國參加“一帶一路”建設。應該說兩人的內心和境遇的變化,是符合中國社會變化的實際情況的。影片中周邊人物的現身說法都在表達著國家建設蒸蒸日上,人民積極參與并分享成果的熱切氛圍,這種積極的情緒貫穿了影片的始終。
以青春為主題的電影,自然離不開愛情。路遠、宋小朵二人的感情的波折和發展,也是在剝離了路遠前女友的情感投機之后才走向正途的。影片中有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盡管路遠心中所愛是宋小朵,而和功利的女友馮媛始終若即若離。因為責任和擔當所在,在和宋小朵耳鬢廝磨之際毅然選擇了理智的離去,此時配樂的烘托和場景的設置都頗為到位,成為全片的一個高潮。倘若上升到人性角度去探討,路遠的行為顯然有悖真實的內心,因此糾結與掙扎背后也體現了新一代年輕人對責任和擔當的探知。
重塑信仰值得肯定
《六年,六天》涉及到了北京奧運、大學生村干部、出國留學、“一帶一路”等內容,但其中更重要的主線是主人公路遠的從抵觸下基層,到逐漸尋找到人生目標,進而確立自己的信仰和價值取向的過程。而宋小朵的回歸也從間接的角度支撐了影片的這一主題,佐證了男主人公選擇的正確性。人物的這種變化軌跡是和中國社會發展愈加明朗堅定的走向一脈相承的,是社會現實的影像表達。處處充滿“出彩”機會的中國社會,越來越成為有志青年的最終選擇,在大量的事實面前,信仰成為影片所熱切希望探討的主要問題。
《六年,六天》避免了說教,從生活化的場景出發,以當代青年的人生軌跡為切入點,去探討奉獻和責任這些精神元素,而這些歸根結底都和信仰選擇息息相關。我們的建設日新月異,我們的理想正在實現,社會大潮的滾滾奔流越來越證明我們當初的選擇的正確性,是社會現實發展在文藝作品上的必然反映。
《六年,六天》中路遠由最初的被迫下鄉,到最終秉承父親的遺志,投身農村建設,都是這種價值取向自然回歸的反映。正如他自己所言,因為他做出了成績,有了成就感的同時也有了使命感,而這些都是驅使他毅然前行的動力。
主旋律電影走向生活化
《六年,六天》思想性值得肯定,但在藝術性和技術性上尚有需要探討的地方。影片有一小部分是以人物采訪的形式出現的,帶有鮮明的偽紀錄片風格,這顯然是導演力圖讓影片表現得更加真實而有意為之,意在突出一種“群眾現身說法”的效果。但趙麗穎、瞿穎、張一山等大量客串明星的加入,卻讓這種效果大打折扣。并且最后“記錄者”和主人公的融合處理得也不自然,“記錄”部分和影片的整體風格無法相容,這是一個比較遺憾的問題。
通過不斷探索,中國主旋律電影在技術表達上越來越成熟,《六年,六天》非常富有生活氣息,片中吳剛扮演的父親和路遠之間的讓人感慨萬千的父子情感戲,就讓電影主題中“小我”到“大我”的過度變得自然而真實,而從高尚情懷到現實生活也實現了平穩著陸,這是和過去的部分主旋律電影截然不同的表現。
《湄公河行動》《戰狼》等主旋律影片之所以越來越受歡迎,實則是民眾與國家實力上升的共鳴,以及由此產生的自豪感使然。《六年,六天》則表現的是國家發展和個人境遇的相輔相成,是在另外一個領域和方向上的有益嘗試,比照我們的現實生活,這顯然更具現實意義。
這是一個充滿了機遇的年代,奮發進取,不負青春,不負時代,應該成為每個人人生的主旋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