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戰狼2》憑借優良的制作、極高的票房,成為中國式重工業電影的典型。《戰狼2》的成功給市場傳遞出一種信心,中國并不是拍不出好的重工業電影,只是需要專業、敬業的創作團隊。對此,本報記者采訪了《戰狼2》的主創團隊,他們暢談了《戰狼2》的成功經驗,同時也對中國重工業大片的未來表達了信心。
導演吳京:
顯現中國軍人打不倒的精神
我并不認為自己是英雄,如果說我是能干掉千百萬敵人的那種英雄,不好意思,我不是,可中國人民解放軍能擔得起這樣的威名。我只是通過冷鋒這個形象,來顯現出一種真誠,一種解放軍的擔當責任,以及中國軍人打不倒的精神。我用了百分之三百的努力去拍《戰狼2》。4077個鏡頭,每一個鏡頭都傾注了我無數的心血。我一直在絞盡腦汁計劃把想干的事情完成,當初拍第一部的時候我就說過,如果賠了可以過苦日子,我可以再去拍電視劇,接點小廣告,攢點錢,接著拍電影。但是如果這輩子完不成自己的愿望,掙再多錢也沒用。對我而言,拍攝《戰狼2》最大的獲得是過程,長鏡頭一鏡到底,水上水下,別人沒完成,我完成了;坦克漂移、坦克大戰,外國電影沒拍過,中國人先干成了,我感到驕傲。現在軍事類型電影別人都在拍,我拍得格外辛苦,也因為這份辛苦,換來了好評如潮。
總策劃李洋:
打造新的中國電影類型
尊重觀眾,尊重市場,軟件硬件齊備,主旋律作品才能更好地傳播,正能量才有機會得到充分釋放。吳京在《戰狼》系列電影中正在摸索和打造一種新的中國電影類型——軍事動作片。在探索的過程中,一些必備的元素漸漸顯形,如鮮明的愛國主題、英雄人物范式、強悍武力對決設計、適度的人道主義、貫穿始終的槍戰、搏擊等,這些類型片套路加上中國元素、中國故事和中國主人公形成了《戰狼》系列電影的獨立品格。《戰狼1》說的是中國故事,《戰狼2》講的是中國人在世界的故事,二者不遮不掩地亮出了國人的自尊、包容和人道主義精神,放大了民族英雄主義,應和了正在崛起的大國氣象,兩部作品未必盡善盡美,但其精神格局、故事套路以及必備元素已自成一格,中國英雄的人物形象也日漸豐滿起來。作為類型片,既需要一些必備的元素,也需要出人意料的大故事和故事細節,內容和精神尤其需要飽滿有力。這也要求軍事題材電影的主創團隊必須有遇到千難萬險,永不放棄的強悍精神。
制片人張苗:
中國主創和世界團隊通力合作的結果
《戰狼2》的高工業水準是中國主創和世界團隊通力合作的結果。中國電影產業已經有資金和平臺廣泛地向全世界采購和招募電影創作資源及人才,《戰狼2》的成功則證明國內的電影工業已經可以比較好地駕馭全球資源為我們的中國故事服務。作為《戰狼2》的靈魂人物,吳京導演面對豐富的人才和技術資源既能包容也能堅守。包容才能和來自世界各地有專業素養和電影夢想的人一起合作,挑戰世界電影史上沒嘗試過的東西。比如電影中高難度和賞心悅目的動作戲就是吳京與香港和好萊塢的武術指導等不同團隊碰撞和交流的結果。和國際化團隊合作尤其需要一個主心骨,否則容易被不同的意見沖散了。吳京導演非常堅持,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定位精準,堅守標準。在《戰狼2》醞釀之初,吳京導演就決定在《戰狼1》的基礎上要有巨大的提升,所以在團隊和資源準備上都比較早,很早就開始接觸好萊塢的音樂和動作指導等,這樣的積累過程是一部優質電影必需的。
編劇之一劉毅:
要尊重類型片的創作規律
《戰狼2》成功的原因就是尊重類型片的創作規律。類型片的劇本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們要有類型片的規矩,也要有所突破。導演要求,在影片開場15分鐘之內第一場打戲就得是全片的第二高潮。我們按照這樣的要求布局戲劇沖突和節奏。我覺得一些人現在對類型電影還不夠尊重,一方面是對類型本身的規則不夠尊重;另一方面,一些電影人掌握了一點點所謂的類型套路,就拿著框到處套。動作片的主要設計其實是靠動作導演,作為編劇,需要提供給動作導演的是戲劇性的場景:要讓人耳目一新,又合情合理,且要符合人物個性,具有戲劇性。動作導演必須在編劇提供的場景內完成動作設計,所以,這部影片給每個創作者都提供了較大的空間。(通訊員 陳童 見習記者 宗小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