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前晚在臺北落下帷幕。作為影壇最重要的專業獎項之一,今年金馬獎依然秉持“藝術至上”的原則,選出來的各大獎項依然以藝術電影為主。除此之外,去年憑借《老炮兒》“騎馬”的馮小剛,今年又憑借《我不是潘金蓮》再下一城,獲得最佳導演獎。再加上獲得最佳男、女主角的范偉與周冬雨、馬思純,以及最佳影片《八月》,幾大重磅獎項皆花落大陸電影人,可以說,今年的金馬獎是大陸電影人爆發的一年。與此同時,本屆金馬獎獲獎名單里新人輩出,對于新人的提攜可見一斑。
頒獎結果反映時下電影發展方向
本屆金馬獎入圍的大陸電影拿到了幾乎所有的大獎,入圍多項提名的電影《再見瓦城》與《一路順風》在大獎方面幾乎顆粒無收。然而,這樣的結果也反映出時下電影發展的動向:大陸電影產業飛速發展,市場急速擴大,吸引了各地的電影人。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李安、王童等多位華語影壇導演大師為華語影壇帶來無數經典,也將中國臺灣電影帶入到一個極為鼎盛的時期。然而,在這之后,臺灣電影卻后繼乏人,再加上題材拍來拍去都是青春片、小清新為主,讓臺灣電影發展慢下步伐。這些年,雖然臺灣電影有起色,拍出了像《艋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當愛來的時候》《第四張畫》《逆光飛翔》《我的少女時代》等好電影。本屆金馬獎入圍的《再見瓦城》與《一路順風》同樣是口碑之作,這些影片題材越來越廣,在技術與表演上也可圈可點。然而,電影市場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