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蓮票房3天破2億王思聰家不排成龍家排!
前幾日,馮小剛和萬達的撕逼大戰引來網友圍觀。馮導炮轟萬達為報復華誼挖角故意安排低排片率,而王思聰則怒懟馮小剛說話陰陽怪氣,并公開表示不看好《我不是潘金蓮》。一來二回,多方加入戰局,誰是誰非不好評說,但從票房上來看,這場戰局還是馮小剛贏了。據最新票房數據顯示,《我不是潘金蓮》3天就破了2億,截止昨晚,此片的票房已經超過2.3億。
雖然王思聰家只愿給10%的排片率,但好在萬達并沒有壟斷所有院線,只要電影質量和口碑好,觀眾還是會到別的電影院去買單的。更何況,就算王思聰家不給力,馮小剛也還有別的人可以依靠,比如成龍大哥。
馮小剛和成龍關系一直不錯,兩人一起上節目打打鬧鬧,一看就很熟。更何況,馮導還曾為成龍不惜公開懟媒體:“全世界都尊重他,有事沖我來!”當時成龍因為一些不當言辭被媒體炮轟,馮小剛這一番力挺之言可謂是雪中送炭,看得出是個很講義氣的人。而此次兄弟有難,成龍豈能不幫?
據悉,為了支持馮小剛,成龍投資的萊耀成龍國際電影城硬生生為《我不是潘金蓮》排了密密麻麻的67場,全天只排了1場別的電影!為了支持馮小剛,成龍不惜得罪其他電影團隊,大哥果然夠義氣,懂得投桃報李!有了萊耀成龍國際電影城的添磚加瓦,《我不是潘金蓮》3天破2億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除了兄弟情,成龍出手相助也有利益因素在里面。此話怎講?原來,不管是馮小剛手撕萬達,還是萊耀成龍國際電影城在關鍵時刻的力挺,背后都涉及到資本游戲中的大賭局。
去年,華誼兄弟收購了馮小剛出資成立的一家傳媒公司——美拉傳媒,該公司注冊資本僅500萬元,截至轉讓時資產總額僅為1.31萬元,負債總額1.91萬元。
很明顯,美拉傳媒是個十足的空殼公司,但華誼公司的出資堪稱天價——10億元!你說華誼是不是傻?當然不是,因為這起收購案還有一個對賭協議,即馮小剛承諾美拉傳媒2016年稅后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且從2017年度起到2020年,凈利潤每年增長不低于15%,大致算下來就是5年合計權益不低于4.72億元。若達不到要求,馮小剛就要自掏腰包把錢補給華誼。
如今,美拉傳媒上半年的凈利潤僅為3535.6萬元,距離1億元的“小目標”還有很遠,眼看著馬上要到年底了,馮小剛也就只能指望《我不是潘金蓮》了,所以他才會那么急得跳腳手撕萬達。
此外,馮小剛身上背負的賭局還有:《我不是潘金蓮》在開拍第一天就賣斷給了耀萊影業,影片的制作方華誼兄弟和發行方耀萊影視之間也有一個保底發行協議,即如果票房低于5億,耀萊影業將支付2億票房的凈收;若票房超過5億,那么5億至8億部分的凈收益由耀萊獨享;若票房超出8億元,那么超出8億部分,耀萊將獲得票房凈收益的50%。
也就是說,如果票房不到5億的話,耀萊影視將損失上億元。有這么一桿大槍在背后頂著,耀萊影視自然得在排片上多賣力咯!
成龍力挺馮小剛的義氣之舉,背后竟也牽扯著這么多利益的關系。所以說古人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想想確實是這么個道理,娛樂圈的分分合合,總是面臨著太多的利益糾纏和人情冷暖。不管是馮小剛獲成龍力挺,還是張藝謀和昔日鐵桿搭檔張偉平鬧掰,總結起來都不過是四個字:惟利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