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一部以打怪為線索的劇情簡單的特效類型片,張藝謀稱自己感興趣的不是拍打怪片,而是能夠通過這種類型的電影傳播中國文化。而他的下一部電影,很可能又是一部“作者電影”。正如張藝謀教育也做電影導演的女兒張末時說的那樣,他希望年輕導演要學會兩條腿走路,做多面手的導演,不要只能拍一種類型的電影。張藝謀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他曾感慨,不管是主流院線上映的商業大片,還是奔電影節拿獎去的文藝片,想要拍好都不容易,甚至前者還要更難一些。“中國觀眾是最挑剔的觀眾,商業電影是很現實的。票房兩天落下來,導演的心里會很失落。不像拍藝術電影,只要玩出自己的個性就好,可以不必要在乎票房。”
馮小剛 老夫回歸赤子心
三大導演里,張藝謀、陳凱歌都是電影學院科班畢業,馮小剛則是美工出身。在電影導演的路上,馮小剛也走得比另外兩位曲折一些。他剛入行拍《一地雞毛》、《月亮背面》等影視劇都沒有能夠上映,只得轉頭去拍賀歲喜劇,闖出另外一條路子。不過,他的賀歲喜劇雖然票房大賣,卻沒有拿過任何國際上的大獎。在“大片”盛行的2006年,馮小剛也拍了一部明星云集的商業大片《夜宴》,備受爭議。直到近年,馮小剛老夫聊發少年狂,開始回歸剛入行導電影時候的初心——就像賈樟柯所說,自《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開始,馮小剛就朝“作者電影”的路上狂奔而去。即將于11月18日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更是有著特別強烈的個人表達。馮小剛這樣解讀自己的轉變:“因為拍電影、因為觀眾捧場,我賺了很多錢,現在還是想要回到當初想做的事兒上。而且拍電影不僅需要腦力,還需要體力,我希望在還能拍得動的時候把想拍的戲拍了。”
《我不是潘金蓮》從李雪蓮告狀要求復婚開始,引出了一連串搞笑事件,鮮活而幽默地再現了現實社會中的種種荒誕現象。馮小剛認為,李雪蓮告狀這個事只可能在中國出現,它體現了中國從幾千年的人情社會到法治社會過渡過程中人們出現的思維混亂。“這事要在美國,就算李雪蓮跪在美國總統面前,美國總統就會說我管不著,你去找法院。李雪蓮在中國南方農村長大,從小受人情社會的教育,她覺得有事就得去找父母官。” (記者 楊蓮潔/文 柴春霞/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