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張力在于以林恩為代表的士兵們的戰后焦灼,包括他“普通人”的一面被遮蔽。這點尤其明顯的是:愛情來了,他本想留下來,女孩卻說你是英雄。多么悲哀:一件理所應當的事,忽因英雄之名,而變成了類似幻想與現實的對立——女孩對林恩的認識一開始就是“這是一個英雄,他要回戰場上去”,而林恩也逐漸意識到自己在女孩心中只是一個“英雄”。
我在我的電影中
“如果你想了解我,一切盡在我的電影中。”李安與他的電影像他說的一樣,不僅是制造劇情,還有鮮明的人格。隨著他的電影旅程,這種力量將不斷在生活與電影風格中展現出他的視野,以及他與自己的關聯。“電影與鏡子”不是新提法,一些人照進了現實。但李安這面鏡子卻閃耀著本質之光,如信任、情感、關系、真誠、勇氣、信仰、犧牲。這引導著他穿越人性的迷林。曾看到一個西方人的評論,說他“恒久而細致,關注著人類情感道路上,每一個動人的靈魂”。尼采有句話是:一切哲學都是自傳。一位好作家應當將自己的靈魂傾灑在紙上,如果有人理解了他的作品,就會理解他的為人——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李安會是一位世界級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