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筆者走入武平縣東留鎮(zhèn)新中村,映入眼簾的是井然有序的村道,偌大的村莊不見積存垃圾,道路沿線看不到殘墻斷壁,走一段路就可以看到用于分類安置的垃圾桶供村民投放各類垃圾,呈現(xiàn)出一幅“綠、美、暢、潔、安”的美麗新農村景象。保潔員鐘永鈺正拖著板車穿梭于村里各處,回收家家戶戶已分類好的垃圾。
“垃圾分類以后,可腐爛的垃圾他們都倒到菜園里去了,不可腐爛的垃圾我就拉走了,通過這個垃圾分類以后,群眾滿意,我的工作量也減少了。”鐘永鈺說。
新中村還設有“垃圾兌換超市”,每周五是開放時間,可回收的垃圾,在這兒可兌換成不同面值的兌換券,在鎮(zhèn)里超市可抵用購買牙刷、牙膏、肥皂等各種生活用品。“垃圾兌換超市”不僅變廢為寶,也進一步增強了村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
武平縣東留鎮(zhèn)積極探索農村垃圾分類,切實改善農村環(huán)境,扎實推動村容整潔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取得良好效果。過去各類垃圾混在一起,通過填埋或焚燒等方式處理,不僅處理體量大,設備損耗快,而且有害垃圾極易產生二次污染,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現(xiàn)在通過實施垃圾分類,不僅減輕了保潔員的工作,減少環(huán)境污染,還給村民帶來了實惠。
“下一步我們準備建立長效機制,讓村干部實行掛組、掛戶,分片對垃圾分類進行指導,我們準備打造一個路上看不見垃圾,門前實行三包,到處都非常整潔的一個美麗鄉(xiāng)村。”新中村黨支部書記鐘文遠說。(通訊員 謝進發(fā) 林娜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