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農場撿了1005個鴨蛋,收購商馬上會來收貨,目前市價每個一塊七。”昨日,武平縣下壩鄉露冕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邱一煥興奮地對筆者說,“今年種植的菜干很快也有收成,預計產值可達5萬多元……”
今年45歲的邱一煥是露冕村一名普通農民,身患肝病,而妻子也在2016年被查出患鼻咽癌,夫妻倆治病求醫花費了近30萬元,家庭生活相當困難,當年被評定為因病致貧國定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幫助其盡快脫貧,鄉、村兩級多次走訪幫扶,為其制訂精準的脫貧方案。
有醫保政策幫扶,加上網上輕松籌項目援助,其妻子得到及時醫治,病情穩定。當年,在易地搬遷造福工程好政策幫扶下,邱一煥還圓了“新房夢”,落戶縣城安置小區。為徹底摘除“貧困帽子”,2016年,邱一煥用申請來的3萬元扶貧貼息貸款成功發展種植了10畝茶花,并創辦計生家庭農場,發展林下經濟,目前已養殖肉雞、蛋鴨3000多只;林下種植中草藥30多畝,并在十方鎮高梧村租賃了40畝農田種植蔬菜,用于粗加工客家菜干,當年收益1.8萬元,去年家庭收入達4萬余元。
自身脫貧后,邱一煥沒有忘記身邊的其他貧困戶。他將自己的發展經驗、已有的種養技術分享給其他貧困戶,發動邱榮山、邱能玉等5戶貧困戶種植蔬菜,由他統一提供種子、技術指導并且統一收購加工菜干。邱一煥還為部分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在農忙時聘用同村貧困戶務工,增加他們的收入,也鼓勵并增強了貧困戶脫貧信心。
通過精準幫扶,邱一煥實現了從“被人幫扶”轉變為“幫扶別人”的角色蛻變,成為當地通過產業扶貧脫貧致富的創業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