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平客都匯文化創意產業園順利通過評審,成為龍巖市唯一、福建省13個文化產業重點園區之一。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昔日的文化產業空白地武平縣,已逐漸成為閩西文化創意產業新高地,其顯現的效益是,2015年以來武平縣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達30%以上。
武平縣是典型的客家縣,擁有“一仙一佛”、客家傳統、“紅綠”文化等。不過2015年以前,由于種種原因,武平縣擁有的文化大多屬于“自娛自樂”,卻根本談不上文化產業。2015年初該縣文改辦調查摸底時,只找到“旋轉燈籠”等幾家勉強和文化沾邊的企業,訂單卻是寥若晨星,經營慘淡。
“不過兩年后的今天,全縣已經有文化產業單位197家了,去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3.2億元,占全縣GDP的3.8%。”說起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縣文改辦干部一臉興奮,他說各項指標在全市排名前列,得益于于省文化重點園——武平客都匯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強力帶動。
客都匯文化創意產業園于2015年上半年啟動建設,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目前已經有63家企業入園創業,主要包括文化旅游、會展服務、包裝設計、書畫創作、根雕根藝、文化休閑等文化貿易服務企業,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初步形成。按照開園之初“一年成形、二年初變、三年巨變”的發展規劃,客都匯文化創意產業園日益成為武平文化創意產業新高地。
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體制改革。武平縣從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入手,不斷加快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探索經濟欠發達地區實施文化創意產業的實踐。通過多次調研和論證,按照“獨辟蹊徑、避虛就實”的思路,繞開技術手段無法達到的數字出版、網絡視聽、動漫游戲等“現代創意產業”,轉而腳踩實地,把目光瞄向鄉土文化,力圖讓“草根文化”成為拉動文化產業建設的引擎。
為了激活草根文化發展“密碼”,武平縣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原則,圍繞著草根文化產業規劃、項目帶動、項目建設,設立了每年預算100萬元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以滾存用于文化產業項目策劃、補助、獎勵及人才引進;同時出臺獎勵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一攬子配套政策,著力培育規模以上文化產業企業法人、服務業法人、貿易業法人,鼓勵入園企業以武平特色文化資源為依托,圍繞“文化創意與推介、文化產品展示與交易、文化旅游休閑與體驗”三種形式,發展涵蓋根藝、古玩、奇石、紅木、字畫、工藝品、廣告設計、電子商務等各種業態,促進“草根文化”企業入園創業,共同打造閩粵贛邊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意孵化區和文化產業集聚區。(通訊員 鐘茂富 王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