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市委書記林國耀到武平縣實地察看項目、走訪企業,調研產業經濟發展情況。市政府黨組成員謝海波,市直有關部門和武平縣主要負責人參加調研。
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傳統農業生產的基本規律。然而,現代農業的發展打破了一些傳統規律,也為農村、農民帶來了更好的收益。
冬日里,暖陽下,武平的農業發展和林下經濟,正是一片熱火朝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在農業大鎮東留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地上,挖掘機、推土機在繁忙作業,進行土地平整和生態護岸建設;現代花卉示范基地里,連片的“荷蘭紅掌”長勢喜人;東香花卉公司大棚內,一盆盆“富貴籽”即將被送往各地。而在林改發源地萬安鎮,梁野仙蜜養蜂專業合作社生產的蜂蜜借“網”銷售,擁有廣闊的市場;瑞金坑林下種植示范基地的300畝麥冬、草珊瑚生長良好,將為農民帶來可觀的收益。一路行來,林國耀與農民們深入交談,鼓勵大家發展品牌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加強產品創新和品牌宣傳,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市場競爭力和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
產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調研中,林國耀還察看了龍洲物流園(一期)閩粵贛邊電商物流園產業園、宇田汽配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新洲(武平)林化公司、武平環城快速通道、閩粵贛邊客家生態文化城、客都匯文化創意園等企業、項目,并對武平縣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大力扶持企業發展,加快推進產業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林國耀強調,各級各部門要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加強產業園區的配套設施和周邊環境建設,以實際行動積極為企業營造良好環境。要創新思維,轉變觀念,鼓勵和支持企業技改創新,突破新技術、謀劃新發展。要挖掘市場,釋放潛力,借助電商拓展市場,暢通各類產品特別是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要跨界融合,多維拓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加快農業、電商、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的融合發展。要做優品質,做大規模,以優良的品質樹立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信任度,同時堅持走特色化、差異化的產業發展路子,不斷做大企業規模、產業規模,讓“一鄉一品”做到全國、全世界去,推動經濟發展得更好更快一些。(記者 王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