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引小康道,雞織錦繡夢;乘風奏凱歌,新年傳捷報。2016年,對于上杭縣來說,是極不平凡,催人奮進的一年。這一年,該縣獲得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域經濟發展十佳”兩項榮譽;順利通過國家級生態縣考核驗收;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被評為法治宣傳“全國先進縣”;蟬聯“全國雙擁模范縣”……諸如此類榮譽,上杭在這一年還獲得了很多很多。談到2016年實施“三大戰役”的成效,上杭縣委書記傅藏榮如數家珍,很有獲得感。然而,在成就面前,他總是諄諄告誡全縣廣大黨員干部,榮譽是做好工作的新起點,2017年,更要齊心協力,擼起袖子加油干,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產業興縣、人才強縣“三大戰略”,全力打好項目落地、脫貧攻堅、生態環保“三大戰役”,推動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為建設新上杭,打造實力上杭、活力上杭、魅力上杭、和諧上杭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提振廣大黨員干部的精氣神。
項目落地攻堅戰役:項目顯活力 產業夯實力
2016年,上杭縣城區通往客家新城的張灘大橋全線貫通,原本需要繞行30分鐘的路程,如今只需要10分鐘;總投資7.5億元的上杭縣醫院整體搬遷項目開工建設,總建筑面積12.4萬平方米,項目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保健為一體,按日門診量為5000人次的三級綜合醫院標準設計建設,規劃總床位為1500床,項目建成后,上杭群眾的就醫難問題將得到極大緩解;總投資8億元的紫金山日處理4.5萬噸銅礦項目投產,年產銅金屬量4.3萬噸、伴生金780公斤、伴生銀20噸、副產硫精礦35萬噸,年產值達16億元……這些項目都是該縣實施項目落地攻堅戰役的戰果。
2016年,上杭縣110個攻堅項目完成投資66.9億元;“謀劃一批”策劃項目281個,列入市項目謀劃庫50個,完成市任務的167%;“簽約一批”實現簽約項目49個,完成市任務的196%;“開工一批”中,110個縣攻堅項目開工82個,54個市攻堅項目開工33個,完成市任務的150%;“建成一批”中,110個縣攻堅項目建成49個,54個市攻堅項目開工30個,完成市任務的375%;“增資一批”完成增資38.5億元,完成市任務的188%。上杭縣2016年項目落地可謂遍地開花。
為打好項目落地攻堅戰役,2016年一開春,上杭縣就召開全縣項目落地攻堅戰役動員大會,提出舉全縣之力、聚全民之智,以昂揚的斗志、務實的作風,全力推進,堅決打好打贏打出彩這場硬仗,堅持項目為大、項目為先,吹響項目落地攻堅戰役的集結號,向各鄉鎮黨委書記、縣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頒發了項目落地攻堅戰役責任書。
發展靠項目,項目靠招商。2016年12月22日,縣商務局局長林云志前往福建南平太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招商考察活動,就年產15萬噸低氧銅桿生產項目對接招商進行洽談。本以為談判可以順利進行,合同也是十拿九穩,然而,雙方在銅產品價格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太陽電纜覺得銅原料應該從上海引進,加上運費,價格也比較實惠。縣商務局認為上杭當地有生產銅原料,銅原料應該由本地供應。雙方一直爭執無果。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天的商談溝通,終于在12月27日下午,對方同意簽約,并同意銅原料可以由紫金礦業提供。南平太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云孝說:“上杭的投資環境優越,干群干事創業的氛圍濃厚,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是這些優勢深深地吸引了太陽電纜進入上杭投資興業。”
據了解,2016年初,該縣提出,力爭全年引進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項目5個,5億元以上的項目10個,1億元以上項目15個,年底,這些目標都基本實現了。
項目顯活力,產業夯實力。2016年,上杭縣首次進入“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并第八次獲評“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
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該縣將進一步提高項目建設和管理水平,重點做好政府性投資、招商引資、向上爭資、政府與社會合資四部臺賬,力爭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0億元,增長15%;力爭全年策劃項目200個以上,扎實做好54個縣重點項目建設,計劃完成投資66億元。這些項目落地開花結果,又將給杭川大地繪就一幅波瀾壯闊的發展新畫卷。
脫貧攻堅戰役:扶貧惠民生 脫貧促和諧
“扶貧工作不能停留于表面的安排、部署和動員,相關責任人一定要一點一滴、一戶一策、做細做實,做到真幫實干、幫扶到位。”2016年12月,上杭縣委書記傅藏榮奔波于南陽、古田、蛟洋等鄉鎮的貧困村,走村入戶,詳細了解一年來各鄉鎮實施脫貧攻堅戰役的成效。聲聲叮囑,催人奮進。
去年以來,上杭縣按照“黨政主導、部門聯動、企業攜手、社會參與、群眾主動”的思路,統籌安排,精準施策,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措施有效落實。縣委、縣政府圍繞總體工作目標,先后召開21次縣委常委會和縣政府常務會,研究制定《上杭縣脫貧攻堅戰役實施方案》、《上杭蘇區干部“千人掛鉤、萬人脫貧、共奔小康”掛鉤幫扶工作方案》、《上杭縣產業精準扶貧行動計劃》等系列政策,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堅強的政策支撐,在生產扶持、建房補助、就學資助、就業輔助等10個方面全力幫扶貧困戶搞生產、謀發展。據統計,全縣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7298戶19926人,2016年實現凈脫貧4102戶10086人,凈脫貧率達50.62%,一批批脫貧致富項目,一個個鮮活的脫貧典型,不斷在杭川大地涌現,匯聚成一股強大的致富洪流,引領著全縣貧困群眾奔著脫貧夢一路前行,碩果累累。
2016年3月,80千瓦的光伏項目在上杭太拔鎮上村村剛落成的農村幸福院頂樓正式開工。7月,80千瓦的光伏項目建成并網發電。目前,這座全縣首家、全市規模最大的村居光伏發電站共為全村獲得約4.5萬元收入。
在市級貧困村下都鎮吉安村,村兩委利用掛鉤單位幫扶資金建設裝機容量40KW的光伏項目,總投資32萬元,目前已完成并網發電。同時,采取“干部+貧困戶”的形式,成功帶動10戶、45名貧困戶以每股5000元的形式入股發展裝機容量30KW的二期光伏發電項目,變“輸血”為“造血”,帶給貧困戶穩定的收入,讓貧困戶如期實現脫貧目標。
精準發力才能徹底拔掉窮根,大興產業才能實現徹底脫貧。2016年4月,光伏發電產業扶貧項目成為我國政策支持的扶貧措施,國家出臺《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提出以整村推進的方式,在光照條件好的省、市、縣級貧困村開展光伏發電扶貧。上杭縣各鄉鎮抓住機遇,緊緊圍繞光照、海拔等地理環境優勢,相繼啟動光電產業扶貧項目,光伏發電產業在全縣篷勃興起,目前已有11個鄉鎮25個村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為1776.8KW,已建成并網發電1036.8KW,帶動115戶貧困戶參與項目建設,戶均增收1400元。
在藍溪集鎮中天廣場旁的梅花小區建筑外墻上,“造福工程”四個字十分醒目。這個依靠民間資本建設的省級造福工程示范點以“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創新形式開啟了上杭縣造福工程項目扶貧的新天地。
“我們利用梅花小區這個平臺,積極引導貧困戶易地搬遷到此集中安置。鎮政府出面與開發商協商,協定給予貧困戶購房9.2折優惠,先裝修,待易地扶貧搬遷補助資金到位后再付房款,同時給予貧困戶每人1000元的裝修經費,深受貧困戶歡迎。”藍溪鎮鎮長謝開平說。
“目前,我們已經和7戶國定貧困戶簽訂了購房合同。在沒有交付房款的條件下,已經讓部分貧困戶入戶裝修。”福建中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梅花小區)負責人丘世忠介紹說。
據悉,為高標準切實完成造福工程項目建設,該縣加大對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的扶持力度,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殘疾人等多種、多級補助政策,縣財政對每戶享受各級補助資金累計少于2.75萬元的給予補足,盡最大可能地滿足貧困戶的住房需求。2016年,全縣已落實造福工程扶貧搬遷對象824戶2884人,目前已全部完成驗收,下撥補助資金2248.3萬元。
黃濟杭是藍溪鎮歧灘村的貧困戶,妻子黃發蓮患病行動不便,無法干重活,一對兒女分別上大學、中學,家庭負擔很重。2016年4月,連日的大雨致使房屋倒塌,黃濟杭一家暫住哥哥家中。黃濟杭一家在當地扶貧政策的幫助下,經過一年的艱苦奮斗,順利脫貧,并建起了一層新房,春節前搬進新居。
是什么促使他脫貧致富?“自立自強,不等不靠。”黃濟杭堅定地說。
原來,2015年以來,黃濟杭在親戚家的皮鞋店務工,學習皮鞋制作技術。2016年6月,因親戚另謀它業,黃濟杭抓住機遇,盤下店面,申請了扶貧小額信貸,自主創業當起皮鞋店的主人,他起早摸黑,吃苦耐勞,皮鞋店生意日漸紅火。黃濟杭平均每月可制作皮鞋135雙,扣除成本每雙可獲利25元左右。2016年4月至今,他制作皮鞋累計獲利近3萬元,一舉拔掉窮根。勤勞致富后的黃濟杭說:“如果有其他貧困戶愿意跟著我一起學習制鞋手藝,我十分樂意帶著他們共同發展,一起致富。”
扶貧惠民生,脫貧促和諧。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上杭縣貧困戶逐漸擺脫“等靠要”思想,越來越主動地從等待“輸血扶貧”到自己積極“造血脫貧”。如今,他們擼起袖子,依托自己勤勞的雙手繪制美好生活的赫赫藍圖,他們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越走越寬闊。
生態環保攻堅戰役:生態展新貌 環保添魅力
森林-城市-家園,上杭縣城山美、水美、人更美,宜居、宜業、宜發展。該縣植樹造林35.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7.1%,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9%,這個生態環保高顏值的縣域城市2016年捷報頻傳,獲得了“國家級生態縣”、“全國生態旅游示范區”、“省級森林縣城”、“省級園林縣城”、“省首批國家重點生態功能示范區轉移支付縣”等美譽,這是該縣實施生態環保攻堅戰役所取得的成果。
2016年,上杭縣還精心規劃、合理布局,在全縣除臨江鎮與臨城鎮的其余20個鄉鎮建立農村生活垃圾轉運站與鄉鎮污水處理廠。這兩項生態環保項目的建成,將使鄉鎮、村面貌煥然一新。
作為汀江水源水質的守護者,多年來,上杭縣專注水環境綜合防治工作,而生豬養殖污染治理一直都是各鄉鎮水環境綜合防治的“重頭戲”,該縣加大禁養區生豬養殖場關閉拆除和限養區生豬養殖場提升改造力度,出臺政策,落實補貼,積極動員生豬養殖戶轉產。家住溪口鎮錦坊村的生豬養殖戶張世華,聽說政府對積極轉產的生豬養殖戶提供了很多補貼和政策優惠,決定放棄養豬。他立馬著手拆除豬舍,“退舍還地”。圈拆了,豬賣了,土地騰出來了。張世華變豬場為果園,種植400多棵芙蓉李、8畝多百香果,6畝多烤煙。轉產不轉業,張世華用好用活政策,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獲得了豐收。據了解,2016年,上杭縣關閉拆除3568戶生豬養殖場,共計75.4萬平方米,削減生豬30.16萬頭,做到“一整改一回頭”,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杜絕禁養區生豬養殖場“死灰復燃”,以“高標準”的要求落實標準化養殖場的提升改造任務,切實維護了生態水環境。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2016年,上杭縣投資2.2億元,繼續完善蛟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環保項目建設。目前,紫金銅業已完成兩臺陽極爐稀氧燃燒改造工程,正在實施余熱余壓系統改造和電機變頻節能優化等工程建設;甕福紫金完成磷酸濃縮系統工藝優化改造、乏汽余熱回收改造等工程建設,為蛟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環保運作添足動力。
生態展新貌,環保添魅力。2017年,上杭縣將繼續做實做細生態環保“功課”,堅持綠色發展,以打造“江濱宜居城市”為目標,創建“綠色花園城市”為方向,筑牢綠色底線,標清生態紅線,鞏固國家級生態縣創建成果。生態環保攻堅戰役是一場持久戰,上杭一直在陣地上堅守,上杭的明天會更好,更有魅力!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2016年,上杭縣高歌邁步,一路凱歌;2017年,上杭縣闊步前行,勇奔小康。岸雖還遠,但已見陸上燈光。(縣委報道組 鄧招福 林斯乾 池威 鄭嘉雯 黃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