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不斷深化,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目前仍有部分職工的生活遇到了暫時的困難。工會作為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必須擔負起應有的職責。然而,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軌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困難職工的救助范圍、內容和方法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各級黨委、政府正在積極構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以養老、醫療、教育等專項救助為輔助,其他救助、救濟和社會幫扶為補充的城鄉一體化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工會應該積極主動適應黨委、政府工作的轉變,在工會幫扶工作自成一體的基礎上,全面融入到整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之中,成為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扶持貧困家庭”。困難職工幫扶也是社會救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上杭縣各級工會積極構建以精準幫扶為重點的服務職工體系,收效明顯,深受廣大職工好評。
科技發展 崗位減少 失業職工生活困難
由于經濟結構調整,上杭縣部分企業在改革過程中,為了求生存、謀發展,不得不走上“減員增效”的路子,一些職工也不得不接受下崗的命運,收入來源中斷,導致生活困難。一些企業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而慘遭淘汰或處在停產半停產狀態,導致職工收入減少或失業。據統計,該縣2015年領取失業救濟金的有6000多人次,2016年1-6月有3600多人次,這些職工因失業,生活陷入困境。困難職工至貧至困70%以上都是由于本人生病或受傷住院特別是重大疾病造成的,因家庭成員患大病導致家庭困難也占了相當一部分,家庭中有一人患大病、重病,不用說失業職工,就是有穩定收入的職工也難以承受其治療費用。一人生病導致一個家庭債臺高筑,生活陷入困境。該縣目前建檔的175戶困難職工檔案中,因病致貧的就占了137戶。單親家庭、子女上學及家庭成員患大病這些直接導致家庭困難。在單親家庭中,一個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擔子女的撫養費,還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生活比較艱難。因子女上學導致家庭生活困難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前教育和大學教育費用對于職工家庭,尤其是月人均收入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困難職工家庭來說,確實難以負擔,但是為了子女的未來,困難職工多靠東拼西湊籌集學費,造成家中生活更加艱難。此外,隨著高科技的發展運用,社會就業崗位逐漸減少,年齡偏大、文化較低的失業人員普遍存在再就業難的問題,有些找到臨時工作或零活的失業人員,因為工作環境不穩定,很容易二次失業。另外,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企業對工人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不同工種在收入分配上也拉開檔次,而困難職工很大一部分缺乏技能,不但收入相對較低,有的連就業崗位也難以找到,導致家庭生活貧困。
積極構建以精準幫扶為重點的服務職工體系
多年來,該縣各級工會把困難職工幫扶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建立了在職困難職工檔案,開展了連心結對幫扶、職工醫療互助、職業技能培訓、介紹就業、困難女職工免費體檢、金秋助學、兩節送溫暖、法律援助等一系列幫扶困難職工的活動,積極構建以精準幫扶為重點的服務職工體系,收效顯著。
在縣總工會一樓、縣工業園區、蛟洋工業區分別建立了職工服務中心(站),建立了覆蓋全縣鄉鎮、工業園區、社區的網絡化職工幫扶服務站21個,建立了以職工服務中心為載體的縣鄉村(企業)三級網絡幫扶體系。全縣22個鄉鎮、7個系統工會均建立了困難職工檔案。縣總工會2010年以來共建立在檔困難職工數3346戶,實行動態管理,分類精準幫扶。自2003年起,每年下發《關于在全縣開展百家單位、千名干部連心幫扶行動的通知》等有關文件,深入牽頭組織100家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對困難職工分類、分檔、分期幫扶,將措施、政策、資金落實到戶、到人,有力地推動了困難職工的解困脫困。據統計,近三年來,連心幫扶單位共發放幫扶資金226萬元。此項工作獲福建省人大副主任、總工會主席張廣敏的充分肯定并批示在全省推廣。近三年來,縣總工會發放慰問金158萬元。此外,每年,該縣各級工會都積極開展金秋助學活動,據統計,全縣22個鄉鎮工會聯合會、7個系統(行業)工會共發放助學金200余萬元,縣總工會發放助學金120萬元。該縣還積極開展困難職工免費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心理咨詢、困難女職工免費健康體檢等活動,目前已舉辦職工醫療互助活動9期,全縣共19萬人次參加醫療互助,其中機關事業單位201家、11.74萬人次,企業69家、7.16萬人次,補助住院職工5596人次,發放補助金530余萬元。近三年來,在3個技能培訓中心共培訓職工2217人,取得技能等級證書1208人;在工業園區建立就業信息LED電腦顯示屏,發布《用工信息》,每年刊出就業信息200余條。幫助101家企業開展職業介紹,促進2761人就業。去年以來,深入工業園區、企業開展法律法規宣傳9次,舉辦法律知識講座5期,印發《職工權益》手冊和其它宣傳材料8000份,對1135名農民工發放法律援助證,為農民工開辟法律援助綠色通道;舉辦職工法律知識競賽,組織1萬名職工參賽;在紫金公園設立法制宣傳點,積極參與“縣法治文化公園”建設,不斷開創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新局面。自2003年以來,每年都在全縣職業危害嚴重和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展“安康杯”勞動競賽,推廣“一法三卡”,每年都有近200家企業2萬余名職工參加競賽,對促進安全生產工作,維護職工的安全健康合法權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根本上扭轉安全和勞動保護被動局面。(縣委報道組 鄧招福 縣總工會 嚴銀英 傅雪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