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真的是太雄偉、太壯觀啦!客家人也很熱情,下次還要來這里。”1月25日,跟隨“百萬老廣游龍巖”2024年首批“高鐵團”來巖旅游的廣州游客曾女士,在參觀永定初溪土樓群后說。這場說走就走的旅游走親,是廣州、龍巖對口合作以來,廣龍兩市越走越近、兩地市民越走越親的生動寫照。
2023年,廣州、龍巖兩市聚焦對口合作重點領域,圍繞22項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共同推動對口合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兩市共簽訂對口合作行業(部門)協議(備忘錄)54份, 廣州11個區和廣州開發區與龍巖7個縣(市、區)和龍巖高新區(經開區)全部建立結對合作關系。2023年11月,兩市對口合作經驗做法獲國家發改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國推廣。
對口合作,文旅先行。截至目前,兩市64家旅行社(商協會)建立合作關系。我市面向廣州市民推出的47家A級旅游景區首道門票免費等優惠政策,吸引眾多老廣來巖走親,2023年全市接待廣東游客近365萬人次、同比增長約180%;接待廣州游客約80萬人次、同比增長約230%。
基建,讓天涯變咫尺。龍巖新機場項目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復立項;龍巖至廣州動車正式開行,結束了兩地沒有直達動車的歷史;“廣州↔連城”航線執飛192班、累計保障旅客運輸量2.3萬余人次,龍巖進入廣州“半日生活圈”。
醫療和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廣州市32所重點學校與龍巖市37所學校建立對口合作關系,廣州市140名名師與龍巖青年優秀教師開展師徒結對;11家廣州著名醫院與龍巖市12家醫院建立對口合作關系,510余名專家來巖義診群眾超2萬人次,老區人民在家門口享受到了一線城市的教育醫療服務。
產業合作項目,為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我市7個縣(市、區)和龍巖高新區(經開區)與23家廣州市屬國企建立對口合作關系。兩市在第31屆廣州博覽會上開展23項經貿合作,金額超140億元;在廣州博覽會、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等兩市牽頭主辦的各類展會上互設專館,龍巖成為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梯度轉移的重要基地。2023年9月7日,廣龍合作產業園揭牌,現場簽約及入園企業14家;同年12月26日,兩市對口合作重點產業項目集中開工13個,4家世界500強企業項目落地龍巖......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落地龍巖,老區融入灣區不斷加速。
紅旗不倒,英雄花開。隨著廣州、龍巖兩市音樂人聯合制作的歌曲《攜起手》在兩地傳唱,兩座城市的紅色血脈在紅色故事宣講等活動中緊緊相連。2023年我市紅色故事宣講團赴廣州宣講,受眾220余萬人次,舉辦《農民運動的搖籃——毛澤東同志主辦的農民講習所歷史陳列》等系列展覽,兩市互設干部教育基地17處。
在鄉村振興和生態環境合作領域,閩西特色農副產品進入50家廣州消費幫扶館,龍巖5個生產基地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龍巖市水利部門與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共同研究的《基于植被三維綠量的水土保持遙感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課題獲水利部珠江委員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干部人才交流領域,我市共選派75名干部赴廣州對口合作相關單位跟崗學習,承辦廣州方向培訓班103個、培訓5370余人。兩地跨省通辦事項進一步拓展,1768個龍巖事項可在廣州辦理,2658個廣州事項可在龍巖辦理,兩市企業、群眾往來更密切、更便捷。
在金融資本領域,廣發證券協助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20億元,發行利率創2023年福建省中長期信用債券利率新低;五礦證券(廣州分公司)助力新羅國資集團發行4.2億元鄉村振興債,為龍巖市首只、福建省第三只鄉村振興債,創2023年全國區縣級國企同條件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最低發行利率。
志合逾山海,攜手向未來。2024年,兩市將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合作,重點加強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合作,協同開展紅色文化研究聯抓、文化活動聯辦、文藝精品聯創、文創產業聯推、文化場所聯建“五聯”行動;做深做實產業合作,推動更多合作項目盡快落地見效;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持續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完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更好惠及老區人民;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廣州市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向龍巖市輻射,兩市攜手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典范。(融媒體記者 段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