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區龍津湖畔,眾多家長帶著孩子來此休閑游玩;長汀河田,昔日的重度水土流失地已華麗變身為“糧倉”;武平萬安捷文村,一批批游客紛至沓來,感受“全國林改策源地”的獨特魅力……
多年來,我市始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市委“打好綠色生態牌”的部署要求,深入實施“生態立市”發展戰略,著力推進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奮力譜寫了新時代新龍巖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我市成功創建全省首批地級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推動閩粵兩省簽訂第三輪汀江—韓江流域生態補償協議,長汀獲評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長汀、上杭、武平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稱號,全市獲得命名的省級以上生態鄉鎮121個、市級以上生態村1573個,目前累計創建“綠盈鄉村”1622個,占比達89.2%,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與此同時,堅持打好生態環保攻堅戰役,2022年度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率為93%,首次位居全省第一名。在此基礎上,堅持抓好各類環境問題整改,常態化抓好環境安全隱患排查。
我市努力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等精神,2022年共謀劃418個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成功納入中央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項目90個,爭取上級資金達4.56億元,中央儲備庫項目規模和獲得中央資金量均居全省第一;全面放寬對生態環境影響總體不大、與民生密切相關、社會事業與服務業等部分行業項目環評管理,新增42類行業環評豁免和18類行業告知承諾審批,及時協調解決重點項目存在的環評制約因素,推動252個年度重點項目和139個百日攻堅項目完成環評審批或備案,全年承諾件辦理提速率達98.73%,非常滿意率為100%。
今年以來,我市還積極與廣州開展對口合作,簽訂了兩地生態環境領域相關對口合作協議,與廣州生態環境局聯合舉辦“同襄綠色發展 共建美麗城市”首屆節能環保產業推介會。同時,成功推動10個項目納入中央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初步安排225個生態環保攻堅戰役項目,計劃總投資100.42億元。
持續攻堅、持續創新,閩西的多項改革舉措獲得國家部委的肯定和推廣——
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林改“武平經驗”、汀江—韓江流域上下游補償工作、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龍巖紫金山模式”、約束與激勵并重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制度5項舉措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紫金山金銅礦尾礦被打造成為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首批國家礦山公園、國家級綠色礦山,我市成為全省唯一地上、地下“雙區”建設試點市,成功入選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名單和國家首批“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名單。(融媒體記者 黃俊 通訊員 黃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