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品牌更加耀眼奪目、生態文明建設“龍巖樣板”漸入佳境、首次躋身全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黨的十八大以來,閩西龍巖改革發展蹄疾步穩,亮點紛呈。
龍巖是原中央蘇區核心區,1929年12月,彪炳史冊的古田會議在上杭縣古田鎮召開。2014年10月31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召開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古田接見老紅軍、軍烈屬和“五老”同志代表,他動情地說,我們永遠不要忘記老區,永遠不要忘記老區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區建設。
牢記囑托,砥礪前行。近年來,龍巖發揚“干革命走前頭,抓生產爭上游”的光榮傳統,利用好紅色、生態等優勢,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打造新時代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示范區。
重保護挖掘,紅色品牌更多
盛夏的古田鎮草木蔥蘢,生機勃勃。古田會議會址周邊,風展紅旗如畫,游人在這里追尋紅色印記,汲取精神力量。
紅色是閩西最鮮明的底色。針對當地革命舊址多、革命文物多、點多面廣的實際,龍巖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創新體制機制,在全國設區市當中率先制定出臺地方性法規《龍巖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并推動出臺《龍巖市紅軍標語保護管理辦法》,從制度層面對珍貴的革命文物進行常態化保護。目前,龍巖全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革命舊址)657處、可移動革命文物20366件(套)、紅軍標語1600條(則)等均得到有效保護。
在此基礎上,龍巖致力于挖掘打造中央紅色交通線、中央蘇區金融街等紅色品牌。2019年10月,以伯公凹、古木督、金砂等為代表的永定中央紅色交通線舊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央紅色交通線成為閩西新的紅色品牌。新羅區將城區原本破敗、零散的紅色舊址修繕整合后,打造中央蘇區金融街,成為龍巖城區人氣爆棚的紅色新地標。
目前,龍巖打造了古田旅游區、毛澤東才溪鄉調查舊址群、長汀紅色舊址群、中央紅色交通線等精品紅色景區景點,其中14處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居全省首位。隨之而來的是閩西紅色旅游、研學、培訓等產業持續火爆,以古田旅游區為例,2016年至今,當地紅色培訓、紅色研學超60萬人次,紅色旅游人數達到千萬量級。
強機制創新,閩西大地更綠
推出全國首個林業碳匯指數保險、出臺全省首個森林碳匯補償機制工作指引、打造全省首家司法綠碳基地……近年來,圍繞“雙碳”目標,龍巖創新不斷。
“龍巖是全國林改策源地,由習近平同志親手抓起、親自主導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從武平推向全國。近年來,我們抓住中央、省委支持老區蘇區發展的歷史契機,在鞏固提升林改成果、縱深推進新時代‘武平林改’升級版的基礎上,圍繞‘雙碳’目標,探索打造閩西林業碳匯品牌。”龍巖市林業局局長張田華說,得益于林改不斷向縱深推進,龍巖森林覆蓋率達79.4%,持續保持全省首位,林業科研、林業金融創新、林業碳匯品牌建設等均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龍巖發揚“人一我十,滴水穿石”精神,不斷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汀經驗”,推出精準治理、專業化治理等新模式,全市水土流失率已降至5.93%,居國際先進水平。
去年,龍巖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成為全球生態修復典型。水土流失治理“長汀模式”、武平林業資源管護和林業扶貧機制等5項舉措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生態文明建設“龍巖樣板”漸入佳境。
清單化管理,營商環境更優
在2021年省對市營商環境綜合考評結果中,龍巖取得第三名的佳績,首次躋身全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營商環境18個一級指標中7項列為全省標桿,其中“獲得用水用氣”“市場監管”“登記財產”等3項指標位列全省第一;市場滿意度得分91.3分,居全省第二;全市政務服務審批辦件滿意率始終保持在99.99%以上,穩居全省前三位。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龍巖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堅持高位推動,先后印發《龍巖市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推進安商穩商全方位強化企業服務有關工作的通知》等,全面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去年,全市共梳理年度重點任務清單171項、問題清單133項,全部實行清單化管理并定期跟蹤落實;省對市交辦的153項任務清單、15項政策落實清單、97項問題整改清單全部按期完成。去年,龍巖共有22項創新舉措走在全國前列,43項創新舉措得到省級肯定或推廣。
營商環境優,發展大提速。今年一季度,龍巖市GDP增長7%,高于全省0.3個百分點;1—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3%;在統的10項經濟指標中,7項高于全省,5項居全省前三……在打造老區蘇區振興示范區的道路上,龍巖邁出新步伐。(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