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是一首激情譜寫的澎湃詩篇、一種只爭朝夕的勤勉不懈!
二十歲,是一個意氣風發的桃李華年、一曲致力為公的成人詠嘆!
1997年,龍巖撤地設市,致公黨龍巖市委升格為地市級委員會。如今,它已走過了整整20年的光輝歷程!
致公黨龍巖市委走過的20年,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秉承“致力為公、參政興國”的立黨宗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參政議政,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積極建言獻策的20年;是凝聚人心、協調關系,反映社情民意,為鞏固發展安定團結政治局面,發揮積極作用的20年;是立足本職、發揮優勢,自身建設不斷得到加強的20年。
參政議政顯成效
二十年來,致公黨龍巖市委全面履行參政黨職能,堅持每年開展重點課題調研,形成的《關于龍巖中心城市黃崗水庫水源水質報告》等建議均得到中共龍巖市委、龍巖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有效落實,《我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試點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等多篇調研文章被致公黨中央評為優秀論文。
依托市“兩會”平臺,充分展現致公風采。《全力打造機械產業集中區,推進我市機械產業再上新臺階》等多篇大會發言得到中共龍巖市委、龍巖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批示,《關于調整交通燃油補貼發放形式,杜絕補貼資金流失的建議》等提案被省、市政協評為優秀提案和重點提案。廣泛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關于建立新生兒DNA數據庫打擊拐賣兒童犯罪的建議》等百余篇社情民意信息被中央、省、市部門及刊物采用。
“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系列參政議政工作機制的不斷充實完善。”市政協副主席、致公黨龍巖市委主委張子平說,致公黨龍巖市委積極制定出臺關于參政議政及宣傳信息工作的各項制度和規范,并編印基層工作小冊子,同時建立社情民意信息交流研討機制,不定期舉辦“議政沙龍”,廣泛收集社情民意。
調查研究碩果累累。張子平主委帶隊調研并形成的《關于龍巖中心城市黃崗水庫水源水質報告》的調研文章在中共龍巖市委、龍巖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下,市財政籌集數億資金,制訂縝密工作計劃,如期搬遷豬場、安置移民,確保了中心城市飲用水的安全和改善。市政協也以此為契機,連續三年開展全市飲用水源地視察。
服務民生見真情
二十年來,致公黨龍巖市委致力服務社會、打造品牌,社會影響力持續提升。“三下鄉”、“扶貧助困”等社會服務活動廣受歡迎,“送培送教”、“同心書屋”、致公“紅土同心”教育基金、社區致公學校、致公小學等為龍巖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近兩年來,致公黨龍巖市委會積極掛鉤幫扶貧困戶,為貧困戶解難題、辦實事,由于發動所聯系的海外僑胞助力扶貧成績顯著,2015年張子平被致公黨中央評為“中國致公黨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個人”。
創新民生服務模式,與新羅中城虎嶺社區結對共建。設立社區致公學校,為居民免費提供醫療保健、法律知識、文化教育、食品安全等講座。結合節慶活動,與社區聯合舉辦主題晚會,開展“同心書屋”捐書活動,為社區捐贈圖書2000余冊。
豐富民生服務載體,打造“紅土同心”品牌。積極開展送醫藥、送法律、送農技“三下鄉”活動,先后開展助推長汀縣宣成鄉發展的“同心”實踐活動及“金秋助學 同心圓夢”扶貧助學活動,并籌資15萬元設立致公“紅土同心”教育基金,資助貧困生完成學業。
龍巖學院支部黨員還發揮專業優勢,將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重大疫病綜合防治技術等方面獲得的研究成果應用于農業生產,為我市及周邊地區畜牧發展作出了貢獻。
海外聯誼展作為
二十年來,致公黨龍巖市委充分發揮“僑”“海”優勢,積極開展聯誼交流。2016年,首次組團參加菲律賓中國洪門致公黨相關就職典禮,廣交各方朋友,大力宣介龍巖;對接省、市僑務部門,與致公黨省委會聯合等形式,舉辦多場海外華裔及港臺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來巖活動。
注重維護僑益,為僑胞回鄉投資建設提供良好服務環境,僅去年就接待澳門緬華互助會、香港北京華僑聯會、澳門真善總會、國際洪門中華總會等華僑組織200余人來巖參觀考察、捐資助學。2015年,通過開展 “致力為公 善行大閩”活動,引進菲律賓中國洪門致公黨總部捐贈30萬元,以及致公黨省委會、市委會再籌資20萬元,助建東新小學“致公樓”,并掛牌成立龍巖首所致公小學——東新致公小學。
二十年來,在中共龍巖市委和致公黨福建省委親切關懷下,致公黨龍巖市委著力打造高素質參政黨,黨員人數從最初的7名發展到163名,背后是老一輩致公人身體力行的付出,更是拳拳僑海報國心的體現。
二十年精彩,二十年輝煌。致公黨龍巖市委每一個腳印都深深地印在龍巖向前發展的節點上,龍巖致公人每一份熱忱都深深地融入龍巖各個發展領域中。站在新起點,回首是一段光輝歷史,展望是一曲夢想之歌,20歲的致公黨龍巖市委必將在新征程的號角聲中銘記歷史、開拓奮進,翻開嶄新篇章!(記者 蔡添高 通訊員 陳真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