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蓮
長汀縣四都鎮紅都村,村里有所“義貞小學”。村子中央有條古老的河悠悠南流。
1935年1月31日,山風獵獵,寒意侵骨。年僅25歲的女共產黨員唐義貞,和兩名紅軍軍官胡政委、胡營長,被一群國民黨的劊子手五花大綁推搡到干涸的河灘上。他們雖然臉色蒼白,渾身傷痕累累,但卻昂首挺胸,毫無懼色。
隨著幾聲槍響,胡政委和胡營長飲彈倒地,唐義貞中彈后卻并未立即咽氣。突然,有個劊子手喊道:“這個女赤匪剛才乘松綁的時候把藏在身上的一份文件吞進肚子里了!”“剖開她的胸膛,挖出她的心肝!”領頭的劊子手氣急敗壞地揮舞著手臂,發出了這道殘忍的指令。面對這幫禽獸的號叫,唐義貞的眼神里只有憤怒與不屑。她注視著蒼茫的遠方,目光漸漸變得堅定而又柔和……唐義貞的鮮血噴涌而出,染紅了大地。
新中國成立后,當地村民為了紀念唐義貞烈士,將村名“下賴壩”改為“紅都村”,并籌資在村里建了一所小學,命名為“義貞小學”。
我的婆家便在紅都村,夫家祖母當年也是一名紅軍戰士。當我最初從老祖母口中聽到唐義貞烈士犧牲經過時,內心極度震撼。作為一個僅僅度過25個春秋的芳華女子,作為一個有著三歲幼女和兩個月大稚子的年輕母親,她的心中定然也有不舍,但她毅然拋下了日夜思念的丈夫和摯愛的孩子,帶著深深的遺憾,帶著心中連死亡的威脅也奪不去的秘密英勇就義!她用不屈的信念、頑強的斗志,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壯烈的詩篇。
我想,唐義貞是愛這個世界的。為了這些,她放棄了平穩安逸的生活,投身革命,上下求索,孜孜奮斗,以纖弱之軀堅強地承受著一切。
面對這樣一個為了信仰將生死置之度外,甘愿拋舍一切的革命先烈,我們這些生長在和平年代的人,恐怕很難理解:在美好和慘烈的人生抉擇間,選擇后者需要多大的勇氣?
長汀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共和國的搖籃之一。八十多年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四軍入閩的第一槍從這里打響,中央紅軍第一所紅色醫院于這里創建,紅軍的第一套軍裝在這里縫制,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從這里啟程,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和福建省軍區在這里成立。許多黨中央的領導人曾在這里留下足跡,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葉劍英、陳毅、劉伯承、聶榮臻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相繼在長汀開展革命活動。在這塊紅色土地上,涌現出張赤男、羅化成、陳丕顯、劉亞樓、楊成武、傅連日章等一批黨和軍隊的高級領導人。長汀城成為福建蘇區的首府,中央蘇區經濟文化的中心,被譽為“紅色小上海”。時至今日,蘇維埃政府舊址、辛耕別墅、福音醫院、云驤閣等革命舊址仍保存完好,坊間巷里仍在流傳先輩們的光輝業績。
長汀是一座英雄城。在長達數十年的崢嶸歲月里,他們始終堅持革命斗爭,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光照千秋的偉大史詩。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孕育了眾多英雄兒女,他們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不畏艱難困苦,不屈不撓、英勇戰斗,流盡了最后一滴血。羅漢嶺上的巍巍青松護衛著楊成武將軍的英靈,從秋白亭穿過的風中隱隱傳來瞿秋白烈士“此地甚好”的遺言,紅都河水至今仍在娓娓訴說唐義貞的英雄事跡……
林間松濤陣陣,山中子規聲聲。瀟瀟春雨如訴如歌,為英雄低吟。漫行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我追尋著先輩的足跡。遙想當年革命志士們在這里開展的轟轟烈烈的革命活動,不禁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無數仁人志士浴血奮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鋪就了今天的幸福之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英雄之歌!“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八十年彈指一揮間,再回首,波瀾壯闊的恢弘年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但英雄們的形象已成了我們心中豎立的一座豐碑。
豐碑永存,精神永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