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吃什么粥好
出伏后就是處暑,早餐若能吃些溫熱粥或藥膳粥,可說是養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虛、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補中氣。百合粥、銀耳粥、杏仁粥、蓮子粥、堅果粥與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養生早餐。中醫提醒,老年人、體質較虛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會明顯感覺不舒服的人,應該從處暑就開始調理保養身體,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山藥百合大棗粥
原料:山藥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適量。
做法:將以上原料洗凈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具有滋陰養胃的作用。
紅棗蓮子粥
原料:紅棗、蓮子、粳米。
做法:紅棗洗凈去核,蓮子、粳米洗凈;將紅棗、蓮子、粳米、姜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滾,后改用文火熬至成粥,再用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紅棗食性平和,具有良好的補益作用,與蓮子、粳米同煮,具有補脾養胃、澀腸固精、養心安神等功效。秋日食用,極為適宜。
山楂酥梨冰粥
主料:大米、糯米、酥梨1個、山楂罐頭、冰糖。
做法:先將大米和糯米混合,在清水中浸泡一會。酥梨洗凈后連核一起切塊。在小鍋中放入清水和酥梨塊,煮成梨水。將泡米的水倒掉,倒入煮梨的水,連同梨塊一起倒入,冰糖也在這時放入。將米粥煮熟,然后晾涼,粥晾涼后,倒入山楂及山楂湯水,攪勻,擺入梨片及山楂裝點一下,然后就可以放入冰箱了。
功效:中醫主張秋季少辛多酸,酸可以收斂肺氣,防止肺氣的耗散,這時候可以保護肺,而梨和山楂是偏酸味的。
出伏喝什么湯好
出伏后,氣候逐漸干燥,身體“肺經當值”,按照中醫的說法是:“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這時節,煲一鍋湯來喝最滋潤。
木瓜花生排骨湯
原料:鮮熟木瓜一個(約500克),干鮮花生仁100克,鮮豬排骨250克,味料適量。
做法:將鮮木瓜洗凈去皮除核,切成粗塊。干鮮花生仁用清水洗凈雜質,鮮豬排骨用清水洗凈血污,砍成粗件,并加用精食鹽稍拌勻。然后把這些煲湯的材料一起放進湯煲內,加適量清水,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煲煮。煮至花生仁熟透變軟即可。
功效:能清暑解熱,滋潤皮膚,潤腸通便。
鮮蓮子雞肉湯
原料:鮮蓮子200克、草菇100克、絲瓜80克、雞肉200克、生姜3片。
做法:蓮子去硬殼、沸水滾片刻、去蓮芯;絲瓜洗凈去皮剩青肉部分再切為粒狀、草菇洗凈切成粒狀,一起用沸水滾片刻撈起;雞肉洗凈,切成粒狀,加入馬蹄粉和水拌勻,赤沸水稍滾撈起,于鑊中起油鑊下姜爆香,加入清水約6碗,武火滾后,下全部材料,滾至熟,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盛上時可加入少許胡椒粉。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中醫認為蓮子有益心、補腎、健脾、止瀉、固精和安神之效。以新鮮的蓮子入湯或肴則有清熱作用,能輔助治療心悸、失眠和煩躁不安。以新鮮蓮子配鮮雞肉為湯正是時下之靚湯也。
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原料:鮮白茅根200克,雪梨2個,豬肺1副,陳皮5克。
做法:豬肺洗凈切塊,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撈起沖洗干凈;雪梨切塊,去心和核;白茅根切短。陳皮用水浸軟,與豬肺、雪梨、白茅根一齊煲,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
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涼血、助消化。用于秋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或干咳無痰,或痰中帶血、痰稠黃濃、喉痛、聲音嘶啞、唇舌干燥、便秘。又適宜肝炎、肝硬化、氣管炎及肺炎患者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