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面臨重重阻力
雖然日本政府對“薩德”系統的期許值極高,日本防衛省也多次提出采購意向,但從目前的戰略形勢來看,日本部署“薩德”系統還面臨重重阻力。
從美韓對日本部署“薩德”系統的影響看,兩國存在不同的對日制約因素。美日對“薩德”的指揮控制層級不同,美軍屬于戰略決策和信息控制層,而日本屬于低端執行和部署層面。目前日海基“宙斯盾”和“愛國者-3”反導指揮系統中均裝有CEC聯合交戰系統,如果需要,美軍隨時可以越過日方實施超越指揮。
此外,日方反導系統的域外衛星偵察手段更是需要依靠美軍提供,因此,美軍的指揮控制和制導系統決定了日本“薩德”系統能否打得準、攔得住。日本即使得到了“薩德”反導系統,指揮控制權和信息共享權仍然掌握在美國手中,日本并沒有更多的自主權。
此外,目前韓國國內政治走向并不明朗,樸槿惠由于受到“親信干政”丑聞的影響遭到彈劾,有可能提前“下課”。如果韓國核心領導層更替,不排除樸槿惠在政期間與美方簽訂的部署“薩德”計劃擱淺,中韓關系重新升溫,屆時日本如果重提部署“薩德”系統,將會承受中俄兩國更多的政治、經濟乃至軍事壓力。
從近期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表態來看,美國未來將重調對東亞各國的策略,特別是在日韓駐軍的問題上特朗普在競選中多次提出“讓盟國自擔經費”,同時他還提出“上任首日就退出TPP”,這對醉心于“安倍經濟學”的安倍來說,未來要面臨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而按照美國國防部的估算,研制、采購、部署和使用兩個營的“薩德”系統,其全壽命費用高達185億美元。對日本政府來講這無疑是一筆不菲的開支,日本國會和民眾能否答應還是未知數。
對于朝鮮而言,朝鮮導彈部隊“藏、打”結合的手段也能使日本即將部署的“薩德”系統防不勝防。
朝鮮擁有數百枚技術較為成熟的火星-6、火星-7型中近程導彈,即使日本得到“薩德”的保護,也難以承受來自朝鮮的飽和式攻擊。
據韓國《世界新聞》報道,朝鮮積極發展新浦級潛艇,利用它在離元山的日本海水域發射“北極星”潛地導彈。據韓國資深軍事觀察員韓浩錫指出,“北極星”是朝鮮陸基火星-10導彈的衍生版,水下發射技術正趨向成熟,這無疑加大了日本反導作戰的定位難度。
長期以來,朝鮮導彈部隊在美、日、韓三國偵察和火力監視系統下形成自身獨立的“藏、打”能力。據韓國媒體報道,朝鮮戰略火箭軍作戰部隊大多部署在山谷或山澗地區,配套的戰術坑道里平時用來儲存導彈,戰時利用坑道網進行分散機動,在地形連測車的幫助下,在預定陣地快速發射,即便日本動用X波段雷達和情報共享系統,也難以快速發現朝方導彈發射的準確位置。
對于中國和俄羅斯而言,日本部署“薩德”系統主要目的是遠程偵察,窺測中俄的戰略打擊力量的部署和活動情況,并將相關情報上傳至美軍的戰略導彈預警網,進而依靠美軍三級反導系統制衡中俄遠程戰略打擊力量,雖然中俄無法阻止美國在日本部署“薩德”系統,但卻可使駐日“薩德”系統失效,例如采取大功率雷達持續干擾“薩德”系統的X波段雷達,或采用潛射等方式提高導彈突防能力。同時,利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壓力,最終迫使日美放棄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恢復東亞地區的戰略平穩。
(作者單位:解放軍邊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