袴田茂樹在文章中將俄日和約形容為“馬前的胡蘿卜”,認定莫斯科會在簽約問題上一再拖延,意在向東京索取更多的經濟援助。《產經新聞》則將安倍的計劃視為日方拋出的誘餌,擔憂的是日俄經濟合作的發展會令領土談判進程陷入停滯,俄會將計就計,“吃掉誘餌并逃之夭夭”,即享受了日本提供的經濟福祉,但卻不歸還島嶼作為回報。
經濟和政治在雙邊關系中所占幾何?唯有在普京與安倍會后才見分曉。然而,即便兩國領導人在東京談成幾十個項目且都付諸實施,也未必會對雙邊經濟關系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眾所周知,雙邊貿易遭受重挫,2015年下滑30%,僅為213億美元,而且日本對俄直接投資額也急劇萎縮,2012年尚達27億美元,去年才13億美元。
其實,跟過去的數十年一樣,俄日領土問題的解決、和平條約的簽署能否取得進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的態度。特朗普的意外勝選對于安倍而言不啻為晴天霹靂,因為這攪亂了他苦心孤詣布下的與普京的棋局,眼看著有爭議島嶼的解決即將進入決定性環節。東京的擔憂事出有因,它欲通過經濟合作計劃來解決領土糾紛,而莫斯科卻有西方制裁在身,華盛頓可能干預此事。安倍選擇在美國總統選戰步入白熱化之際加強對普京的攻心術并絕非偶然,因為他知道奧巴馬當時無暇顧及俄日關系。
特朗普對安倍的棋局或許喜憂參半。一方面,特朗普已流露出改善與俄關系的意愿,東京希望這能令自己同莫斯科的談判更加輕松地取得進展;另一方面,專家們擔憂,倘若美俄關系回暖,普京對日本的興趣自然便會下降。
自民黨政治家下村博文表示,倘若安倍在接待普京時無法在領土爭端的解決中取得進展,那么領土爭端的解決恐“將永無可能”。他特別提到,安倍與普京于11月9日在利馬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見面時,俄羅斯的立場跟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會晤時相比已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