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珍珠港遭襲75周年祭。
75年前的今天,日本向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基地——珍珠港發(fā)動了偷襲,美軍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遭受到毀滅性打擊。2400多名美軍士兵和平民喪生,18艘美軍戰(zhàn)艦被炸沉或毀壞。由此引發(fā)的太平洋戰(zhàn)爭不僅使美國卷入二戰(zhàn),也成為橫亙在美日兩國關系間揮之不去的歷史舊結。
日軍99艦爆正在轟炸奪路而逃的“內華達”號。(資料圖)
然而75年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成為日本首位悼念美國珍珠港事件的現(xiàn)任首相。他將于本月26-27日訪問美國夏威夷,安倍對外表示:“此次訪問是為了悼念戰(zhàn)歿者。絕不能重演戰(zhàn)爭的慘劇,將面向未來表達這一決心。”
但是安倍此舉的目的真的僅僅只是為了誠心悼念戰(zhàn)歿者嗎?各方的質疑聲接踵而來,因為看似真誠的哀悼,實則還有很多“政治盤算”值得考量。
有媒體認為,在特朗普上臺后持續(xù)要求日本增加負擔駐日美軍費用的情況下,安倍有意通過此舉對美國進入特朗普時代發(fā)出多種信號。首先是希望借此強化對特朗普的“求愛”,向美國和世界展示美日同盟“不會變”。
“偷襲珍珠港”和“廣島核爆”往往被史學家對等分析,是美日盟國間的心結,然而安倍此舉意在凸顯跨越了太平洋戰(zhàn)爭中兩國兵戎相見的過去、達成“和解”的日美同盟的重要性。英國《金融時報》稱,安倍對珍珠港的歷史性訪問,將打破日美之間最后一個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