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召忠:退讓換不來和平,還是要用實力說話
中俄“海上聯合2016”聯合軍演正在南海舉行,就在演習開始的前幾天,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講話,表示到2020年,俄海軍和陸軍裝備現代化的比例應達到80%。
這個任務很緊迫,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此次來南海參加演習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船只普遍都是“70后”和“80后”,多年沒有更新過,其中最年輕的“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還是1988年服役的。俄羅斯自蘇聯解體后獨立建國以來,已經二十多年沒有新建過一艘護衛艦級別以上的艦艇了。2020年的這個目標,嗯,就像足球解說經常說的,留給俄羅斯海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反觀中國海軍,本次參加演習的艦艇中艦齡最大的是2004年入列的廣州艦,最新的軍山湖艦則是2015年7月交付的。當年中國海軍剛起步時,最早的四艘驅逐艦“鞍山”號、“撫順”號、“長春”號、“太原”號都是從蘇聯引進的,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國海軍如今新式軍艦像下餃子一樣下水,國產航母也馬上就要完工。再借用一句足球圈的經典話語吧:28歲的“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靠在海邊,深情的目光望過去,滿眼都是自己剛入列時的影子。
老兵雖老,但是經驗豐富,仍然值得學習。本次演習課目突出聯合反潛和登陸作戰,以前蘇聯海軍的登陸艦艇大大小小有兩千多艘,登陸作戰實力強于美國,世界第一。
再往前追溯,二戰末期時,蘇聯海軍曾在南千島群島,也就是日本所說的北方四島進行過一次規模巨大的兩棲登陸作戰,趕在日本投降之際收復了曾經因日俄戰爭失敗而割讓的庫頁島和北方四島等領土,當時的陣勢還把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嚇得夠戧,以為蘇聯要趁機占領北海道,跟美國平分日本了。
再看反潛,雖然這是中俄“海上聯合”演習第一次在南海舉行,可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對南海并不生疏,某種程度上甚至比我們更熟悉,因為當時越南金蘭灣就是蘇聯海軍基地,基輔號航空母艦就駐在那里,長期以來獲得了關于南海潮汐、水文、氣象等方面完整的資料。可見蘇聯時期俄羅斯海軍實力有多強大,積累有多厚實,可是蘇聯解體后,太平洋艦隊也曾遭遇過嚴峻危機。
葉利欽執政時期,對于歐美言聽計從,美國怎么忽悠怎么對。于是美國說,既然我們關系好了,你還留那么多核武器干什么?還留那么多常規武器干什么?都裁掉吧!
于是葉利欽將戈爾什科夫的遠洋進攻戰略急轉為近海防御戰略,近海防御只要小炮艇就足夠了,那些多出來的航空母艦、巡洋艦、核潛艇都被拆的拆、賣的賣了。“基輔”號也在此時期被賣到了中國,做成了航母主題公園,再也不能馳騁大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