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援
10月18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抵達北京,開啟為期四天的對華國事訪問。這是杜特爾特總統今年6月底就任后首次對東盟以外國家進行國事訪問。
出訪前,杜特爾特在接受央視記者的專訪時表示,這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杜特爾特表示,“我會帶著友誼來談,伸出我的手,帶著溫暖的兄弟情義,同時也會請求幫助,我要誠實地說我們需要你們的幫助。”
“杜特爾特總統表達了與中國改善關系的意愿,我覺得是應該歡迎的。南海這個扣不能永遠結下去,需要解扣,’冤家宜解不容結’。”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少將18日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此前因一場與中國前駐法國大使吳建民的辯論而被外界冠以“中國最大鷹派”稱號的他當天在活動中自稱系“理性鷹派”。
在當日舉行的“與世界對話——2016年鳳凰國際論壇”上,“鴿派”代表人物、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同樣表示,“今天晚上杜特爾特總統到京,中國對外政策上會有一場久違的好戲。我們可以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中菲之間難道只剩戰爭選擇?中國和東盟之間,我們的當務之急,也是維持和平,促進發展。”
經濟合作尋求“最大公約數”
據路透社的報道,尋求中國的投資是杜特爾特此行的重點。
“或許我們可以在(這次訪問)期間簽署一個條約,關于合作還有推動農業進步。菲律賓在經濟上唯一的希望,實話實說那就是中國。”杜特爾特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坦言。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介紹,杜特爾特總統訪華期間,雙方將就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經貿合作和人員交往等廣泛領域合作交換意見并達成廣泛共識。
《參考消息》18日消息稱,據菲律賓政府介紹,中國已告知菲方將事實上解除對菲律賓產香蕉和菠蘿的進口禁令。此外,據稱,將于11月在馬尼拉郊外開設的可容納1萬人的戒毒所也是由中國財界人士出資設立。
南海“共同開發”找抓手
《菲律賓每日問訊者報》18日的報道稱,杜特爾特此行將修復兩國此前因南海問題而受損的關系,重建信任。
中菲關系在菲律賓上屆阿基諾三世政府時期跌入最低谷。菲律賓政府在2013年就南海問題向國際仲裁庭單方面提起了所謂的“訴訟”。2014年,菲律賓與盟國美國簽署新軍事協定,為美軍事實上再次駐扎菲律賓的軍事設施打開道路。
但是,今年6月底就任總統的杜特爾特改變了完全倒向美國的外交路線,不僅大肆炮轟美國駐菲大使以及美國總統奧巴馬本人,并表示“即將到來的美菲聯合軍演將是最后一次”,更是在全世界都頗為關注的南海問題上堅定奉行獨立外交。
“有很多國家比如美國等,他們支持執行’仲裁’的決定,我說那就可能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發生了戰爭,堅持一片水域的所有權還有什么用呢?這不能帶來繁榮,而是愚蠢。”他表示。
“南海問題不是中菲關系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個問題把它擱置起來,然后雙方搞一些我們共同關心的問題,求同存異,我認為完全有這種可能性,雙方也有這種需求。”羅援說道。
對于未來中菲南海問題上“共同開發”的可能,羅援建議,約十年前由于菲律賓內部政局變化而中斷的《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可以重新啟動,成為中菲合作開發的一個抓手、示范區。
據他介紹,2005年3月,中國、菲律賓、越南三國達成協議,三國的石油公司將在三年協議期內,在約14.3萬平方公里海域的協議區內完成一定數量的二維和/或三維地震測線的采集和處理工作,對一定數量現有的二維地震測線進行再處理,以研究評估協議區的石油資源狀況。
“我認為這是個非常好的協議,”羅援說,“我個人期待杜特爾特總統來華訪問后,有關方面是否會(向菲方)提出這個問題。”
此外,羅援指出,改革開放之初的一些經驗,比如合資企業、經濟示范區,這些可以運用到南海。在“主權歸我”這個前提之上,中國可以辦一些合資企業,辦一些經濟開發區。
“外交是一種妥協的藝術。”羅援總結道,中國已經表示了很大誠意。杜特爾特總統此次來華訪問,中國將會釋放我們的善意,最大程度地尋找兩國的最大公約數。
羅援認為,自從杜特爾特上臺以來,中菲關系隨著南海問題的降溫而改善,也希望杜特爾特總統此次訪華取得一些實質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