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
看到張孝云把他從水里頂起來
“我開始聽到譚橋喊救命,還不信,因為他會水,我以為他在鬧著玩。”現年47歲的譚漢兵是云陽縣盤龍街道革嶺村人,也在廣東打工。他說,大家有時候約著一起去釣魚,事發那天上午,他、譚橋、張孝云是分開的。
譚漢兵隱約聽到譚橋說,要下水去撈什么東西,“好像說有一只漂亮的鳥兒”,因為譚橋懂水性,譚漢兵也沒有多想。
出事后,譚漢兵也馬上跑到了現場。譚漢兵說,兩人所在地方水勢兇猛,已經形成了一個兩三米的大漩渦。張孝云開始還能把譚橋從水里頂起來,但后來兩人距離岸邊越來越遠。
譚兵和譚漢兵一人水性不佳、一人根本不會水性,只得四處呼救、報警。遺憾的是,等到救援力量到來時,兩人已經被卷入了河底。
家人:
兩家人關系不錯,兩人經常一起玩
51歲的譚術全,是死者譚橋的父親,他說,3天后兒子才被撈起來。沒幾天,他和家人火化了譚橋的尸體,帶著骨灰回到云陽。
事發那天,譚術全記得兒子騎著摩托車出了門。事發的梅林溪河段,距離他們的住所有20多公里。
從目擊者的講述和始發地公安部門給出的解釋,譚橋是“落水身亡”。譚橋今年25歲,是在廣東上學并工作的,已經娶妻,女兒現在一歲半了。譚橋在工地打工,生前還經營著一個小賣部,平時喜歡釣魚。
譚術全說,他們家和張孝云家關系不錯,譚橋生前也常和張孝云出去上網、游玩。
但兩個人都遭遇了不幸,他不知道怎樣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譚術全和譚橋都是云陽縣鳳鳴鎮黃龍村人,他們家距離張孝云家有20多公里。
63歲的張邦全,是張孝云的父親。在此后的一個月里,除了料理后事,張邦全還書寫了一張申請,要為兒子申請見義勇為的榮譽。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普寧市公安民政部門已經接到了張邦全的見義勇為申請。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