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人機進攻成為研究熱點時,無人機防御正在成為各國政府和軍方重點關注的新領域。在11月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航展上,國內幾家研制低空無人機防御系統的公司吸引了眾多專業用戶的注意。
近年來,無人機擅闖敏感區域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美國白宮、韓國青瓦臺、日本首相官邸等安保要地都曾發生無人機侵入事件。事實證明,無人機正在成為不法分子竊取秘密情報、危害國家安全的新工具。
需要指出的是,侵入上述要地的大部分為消費級民用無人機。這些無人機成本較低、易于獲取、操控簡單,用戶數量多,監管難度大,極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給安保、保密工作帶來很大壓力。
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迎來井噴式發展的今天,解決無人機防御問題也變得更加緊迫。
“近兩年,無人機引起的相關安全事件屢見不鮮。今年上半年,空軍某導彈旅在訓練時遭遇一架小型無人機偷拍,最后被步槍打了下來。”南京博馳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棟棟介紹說。此外,某集團軍、空軍某基地在訓練時都曾經出現過無人機偷拍事件。
周棟棟曾長期供職于軍工行業,頻頻出現的相關安全事件讓他將目光投向無人機防御領域。在本屆中國航展上,他主導研制的無人機自動防御系統受到來自美國、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多個專業用戶的關注。
據周棟棟介紹,市面上主流的消費級無人機出廠前都內置了禁飛區設計,通過軟件設置使其在一定的GPS坐標范圍內無法起飛。但一些專業飛手可以通過用錫箔紙遮蓋GPS天線、侵入GPS模塊、破解無人機系統等方式突破禁飛區設置。一旦不法分子掌握這些方法,他們就能操控無人機進入敏感區域上空進行情報搜集甚至破壞活動。
此外,中國目前雖然已經制定了一系列有關無人機的法律法規,如《民用無人機空中交通管理辦法》《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等,但相關部門對于違法違規操控無人機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制止手段。現階段大量存在的無人機“黑飛”事件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除了小型無人機本身存在監管難的問題,消費級無人機的防御也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新難題。軍事專家、國防大學副教授李偉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類無人機體積小、飛行高度低、飛行速度慢,是典型的低、慢、小目標,不易被低空雷達探測到。此外,消費級無人機主要采用塑料、玻璃纖維、碳纖維等非金屬材料制造,雷達反射截面較小,而且雷達反射信號飄忽不定,降低了雷達的探測距離和跟蹤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