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延伸的手”,更要有“拓展的腦”,合成的“身子”配單一兵種思維的“腦子”,怎能打勝仗
破障分隊報告,“敵”對我實施火力壓制,開辟通路受阻,兵力裝備損失慘重;通信分隊報告,受“敵”干擾,通信多路中斷;防空分隊報告,“敵”武裝直升機正向主攻群飛來……
進攻戰斗剛打響,各路戰場信息像雪片一樣紛至沓來,讓主攻群群長、坦克二營營長曹學哲“一個頭,兩個大”,忙不迭地分析研判、上報情況、下達指令,卻依然顧此失彼……
平時訓練頗有章法的優秀營長,為什么演練場上指揮合成兵力卻露了怯?
“主攻群配屬兵種力量多,作戰編組分隊多,能不能把這些力量攥指成拳,關鍵看協同。”曹學哲坦言,自己對其他兵種的制勝機理、運用方法不夠熟悉、不夠掌握,是“走麥城”的首要原因。
“說到協同,最根本的是脖子以上的協同。從兵種營長到合成營長,指揮的要素多了,好比有了‘延伸的手’,但更要有‘拓展的腦’。否則合成的‘身子’配單一兵種思維的‘腦子’,怎能打勝仗?”該旅領導點破癥結所在。
坦克三營營長張智敏對此深有感觸,在對抗演習中,坦克三營擔負預備隊,在左翼攻擊群后跟進投入戰斗。由于沒有運用好配屬的兵種力量,等沖擊到“敵”陣地前沿時,坦克接連被反坦克火器擊中,損失“慘重”。
如今,盡快補齊能力短板已成為全旅官兵共識。演習歸來,他們制訂培訓計劃,區分旅指揮員、機關參謀人員、分隊軍官、指揮士官等4類,圍繞量化計算、數據決策、精準控制,反復練指揮、練協同,著力提升實戰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