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茄子人工授粉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在花心上噴花,一種是在花柄上蘸花……”在溫室大棚里,一位頭發花白、皮膚黝黑的中校正在給3名戰士講解如何給茄子人工授粉。他便是這個保障中心的主任柏鵬,看起來像個50歲的小老頭,其實剛滿40歲,在雪域高原上奉獻的21個春秋已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臉上。
在戰士們的眼中,柏主任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雖然年齡比他們大、軍齡比他們長,但干起活來就連20來歲的年輕小伙子都自嘆不如。切壟(菜地打埂子)既是一項體力活,還考驗技術。通常情況下,戰士們2人分為一組,一人負責拉線、修壟,一人負責切壟。每次干這種重體力活,柏鵬不僅帶頭干,而且他一人能干兩人的活,標準高、速度快。
連續10多天高強度的體力活,加上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老毛病,一天,柏鵬終于堅持不住,累倒在大棚里。戰友們心疼地勸他下山治療休養,他卻說:“這都是老毛病,扛扛就過去了,沒什么大不了的。再說,我想干也干不了多久了。”作為一名初級專業技術干部,他的年齡也已經“到杠”,意味著即將脫下這身軍裝。
“真期待可以全家團聚的那一天啊,你的身體也可以好好休養一下了。”妻子期待的語言猶在耳邊,這不令人高興嗎?可柏鵬心里更多是不舍。躺在床上休息的那幾天,往事歷歷在目。前年冬天的一個深夜,喀喇昆侖高原狂風大作,溫室大棚上的棉被瞬間被大風刮得到處亂跑。為了保住溫室里的蔬菜,柏鵬帶著戰士們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頂著七八級大風,把棉被一條條撿回,重新鋪上壓實。那一夜,他帶領戰士們在18座大棚之間來回忙了整整一個通宵。從那以后,他的腰腿痛更嚴重了,一到冬天便渾身酸痛。
至于自己虧欠家庭的地方就更多了。擔任保障中心主任后,繁重的生產保障工作幾乎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先后有兩位親人去世,因通訊和交通不便,柏鵬都沒能及時回家料理后事,是妻子帶著年幼的兒子回家替他為親人盡孝送終的。得到家人去世的消息時,已經過去了好多天。柏鵬只能面朝家鄉的方向,跪下來,磕三個響頭,再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算是為親人送別。之后,他總會好幾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人也要瘦上一大圈。
更多動人的畫面涌上心頭,自己帶領戰士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蔬菜種植工作中,經過歷時三年多的艱辛研究探索,成功地在“永凍層”的風雪高原種出了20余種蔬菜瓜果。如今18座高原溫棚是自己心中美麗的大花園,每年平均生產40余噸蔬菜供應部隊,讓守防官兵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蔬菜。想起那些官兵們開心的笑臉,他的臉上也不由地浮現出暖暖的微笑。
那幾天,痛得實在不行了,他就吃點止痛藥,用熱毛巾敷敷。稍微能起床了,他又一頭扎進了大棚里。其實,了解他的人心里清楚得跟明鏡似的,柏鵬早已把對高原的眷戀融入了自己的血脈,從內心來說,他真是舍不得離開傾注他全部心血和汗水的那些溫室大棚,他就是想在臨離開部隊前多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