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兵管船,握緊海上民兵動向的“感知器”
由于漁民流動性大,常常“今年在這干,明年就不知道去哪兒了”,給軍事機關帶來許多新情況。2015年7月,象山縣人武部在休漁期組織民兵整組點驗時,有20多名民兵聯系不上。還有一些漁業公司轉型破產,納編漁船或轉讓或出賣,動員征召難見船影。
軍分區在調研中了解到,海上民兵連基本上是利用休漁期進行整組和訓練,海上民兵大部分時間在萬里洋面上生產作業,黨支部成員不經常隨船作業,一有事就在地面上遙控指揮,客觀上造成了平時教育管理出現“真空”。
“平時我們在海上生產忙,要是經常能跟我們一起出海,情況就掌握得一清二楚了。”鄞州區海上醫療分隊船員陳理想說。
黨支部的工作制度、職責任務不能貼在墻上完事,關鍵要落在實處,支部成員要上船做工作、船上黨員要發揮骨干作用,成為掌握海上民兵動向的“感知器”。為此,寧波軍分區建立海上民兵連黨支部成員定期隨船出海制度。
海上民兵基本上依靠大型漁業公司、漁村編組,又是以“組團”的方式在海上作業,給黨支部在船上開展工作帶來了便利。
在今年5月參加某部海上軍事演習中,奉化市海上民兵應急一連、二連分別在船上召開黨支部會議,通報了第二季度漁民漁船出海捕撈作業計劃、人員出入隊、征召漁船往返時間等情況,并當場排定參加演訓的漁民漁船和隨船參演的干部、骨干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