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追蹤課目演練開始前,中馬雙方特種兵正在交流戰術手語。本報記者 張天南攝
錘煉“尖刀上的刀尖”
——中馬聯合軍演山地叢林行動目擊記
特種兵,被譽為“尖刀上的刀尖”。在特種兵的字典里,沒有平時,只有戰時。
今天一大早,記者跟隨“和平友誼-2016”中馬聯合軍演的雙方特種兵,進入位于雪蘭莪州的雙溪卡本埠一處叢林,一睹他們開展山地叢林追蹤和生存課目混編聯訓的“廬山真面目”。
一樣的皮膚黝黑,一樣的身姿矯健,一樣的動作利落,這些臉上涂著迷彩油的混編參演官兵,只有通過身上迷彩服的顏色才能分辨出誰是來自中國的,誰又是馬來西亞的。
馬來西亞有句諺語,“遇山一起爬,遇溝一起跨”。“要想完成好聯合導演部設置的課題任務,雙方的溝通協同十分必要。”順著聯合導演部導演助理劉曉峰手指的方向,叢林生存課目演練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馬來西亞特種兵在開展山地叢林作戰方面有比較豐富的經驗,設置捕獸機關、搭建庇護所、取火加熱等演練課目讓我大開眼界。”駐香港部隊特戰二連班長劉志軍,展示了他就地取材的“戰果”:將一根長長的藤條用砍刀劈開后,直徑5厘米的樹莖里立即冒出了汁水。記者嘗了一口,與清水無異。
如果說叢林生存課目考驗的是特種兵的體能和技能,那么叢林追蹤就是對實兵實戰、密切協同的嚴峻挑戰。
“我們的混編追蹤小組由6人組成,中馬雙方各派出3人。”隊伍出發前,身為主追蹤手的駐香港部隊特戰一連排長李正勇的話言簡意賅,“在搜索前進過程中,我們需要保持絕對安靜,用手語交流。”
叢林深處,萬籟俱寂,默默跟在混編追蹤小組后面的記者,不敢弄出一點兒聲響,生怕會驚擾到前行的搜索隊伍。
——在一處茂密的灌木叢旁,李正勇蹲了下來,仔細查看周圍踩過的枯木、腳印,以及膝蓋以上被碰過的折斷枝葉,做出了向右邊搜索前進的手勢。
——大約過了20分鐘,第二追蹤手、馬方特種兵利祖安突然停了下來,他張開左手掌,圍著地上畫圈,用手語提示隊友:追蹤對象的蹤跡消失。
……
“我們克服了據槍瞄準方式不同、戰術手語各異等困難,在交流中進步,在學習中提高。”叢林追蹤課目結束后,中方實兵分隊隊長張紹新對記者說,“不僅如此,演練中駐香港部隊特戰女兵展示的出色特戰技能,更是讓馬方參演人員刮目相看。”(本報記者 張天南)
(本報馬來西亞巴耶英達11月24日電)
(《解放軍報》2016年11月25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