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破譯新戰士的“心靈密碼”
新兵連,無疑是一段令每名軍人都終身難忘的歲月。初冬季節,又一批新戰友即將結束新訓生活,奔赴新的連隊。
新訓生活,為軍旅人生抹上了奮斗的底色,也譜寫了值得回憶的青春樂章。新兵下連前夕,本版盤點梳理令新戰友們感觸頗深的溫情故事,從新戰友樸實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一句發自內心的表揚,一個溫暖如春的笑容,一次充滿期待的鼓勵,甚至是訓練場上的一個“加油”手勢,帶給他們的正能量都可能超乎想象。
士兵生活可能隨著崗位變化而發生改變,但團結友愛、和諧純潔的追求永不會變。愿每一名帶兵人都能積極尋找破譯戰士“心靈密碼”的鑰匙,愿新戰友們順利度過新訓最后一段時光、成功踏上軍旅生涯“第二起跑線”。
打開“西窗”,陽光照進新營房
“李濤讓窗戶改了朝向”……這些天,不斷有人提及我的名字、傳播我的故事。說了不怕大伙笑話,我“走紅”的原因是公然“冒泡”。
我們連的門窗,一律開向東面。放眼祖國大江南北,人們蓋房建屋喜歡“向陽門戶”,“紫氣東來”概念根深蒂固。
擱在內地,門窗向東沒啥不妥,但在藏區,太陽“露面”時間晚,早晨溫度偏低,正午時分才能感受到真實的熱氣,而正午以后,西邊的太陽倒是暖烘烘的。我和戰友經常在空閑時跑到屋后,靠墻面西曬太陽。
看著太陽白白溜走,我真想給上級提點建議,把陽光“留”住。
機會終于來了。
那天,機關領導來到新兵連,說“冬天到了,看看你們缺點啥”,鼓勵大家大膽提建議。話音剛落,戰友們就暢所欲言:“宿舍濕氣太重,能否給班里買個烤火器”……歸結起來,戰友們都希望抵御嚴寒,過上暖冬。
我覺得戰友們的建議治標不治本,且背離低碳生活原則。于是,我理理思緒,提出訴求:“能不能改一下窗戶的朝向?”臺上領導和藹地問道:“說說你的理由?”
我清清嗓門說,“咱們駐地的太陽來得遲,往往到中午才能慢慢感受到暖意。遺憾的是,到了午后,我們的宿舍卻照不進陽光……”
眼看大家紛紛點頭,我便趁熱打鐵,拋出核心觀點:“東邊接受不到暖陽,門窗何不向西開?這樣不但可以更好地享受陽光,還能省下一筆取暖費。”
真想不到,不久后,營房部門專門給新兵連開了一扇西窗。而今,坐在溫暖如春的宿舍里,看著窗外和煦的日光,我感嘆:陽光照進新營房,今后冬天不會冷。
戰友們都說,機關不僅打開了一扇窗,更突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這樣的破舊立新,值得點贊。
(李 濤口述、晏 良整理)
“音樂港灣”,班長與我成知音
我從5歲開始彈鋼琴,從那時起,我就一直小心翼翼地保護著我的雙手。
入伍后,一次體能訓練,我不小心挫傷了右手小拇指,關節處紅腫了起來。想到手指受傷對彈琴影響很大,我捂著指頭,輕聲啜泣了起來。
“我就想不通,你的手有那么金貴嗎……”班長蘇凱看到我的表現,氣不打一處來。被蘇班長給了“當頭一棒”,我顧不上躲避戰友們詫異的目光,哭得更厲害了。
連著幾天,我都悶悶不樂,班長幾次嘗試與我溝通,我卻表現得格外冷漠。
一個周六的晚上,我像往常一樣戴上耳機,打開廣播收聽“音樂港灣”節目。“這首《卡農》是一名新兵班長點播的,送給自己帶的新兵宋俊廷,他說,自己平時訓練生活中要求太嚴,喜歡批評人,希望小宋能夠理解班長心意……”播音員溫暖的話語瞬間融化了我的心。
第二天起床后,我走到蘇班長身旁,剛想張嘴說聲“謝謝”,他卻先開了口,“我昨天打開了你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你鋼琴10級等級證書的照片,我不該那樣訓斥你,請你原諒班長。”
我無言以對,結結實實地給了班長一個擁抱。早飯后,蘇班長把我拉到了連隊的榮譽室里,指著血戰湘江等史料照片說道:“軍人的雙手是要拿起武器消滅敵人的,不能因為過于愛護雙手而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
回到班里,蘇班長的話始終縈繞在我耳邊,我開始每天拼命訓練。我的訓練成績一路飆升,手套上更是磨出了幾個大洞。
這天,我們集合隊伍來到戰術訓練場準備參加考核,蘇班長突然看到我的手指頭從破洞處露了出來。他快步走到我的身邊,脫下自己的手套塞到我手中,“記住,你的手還是要盡量保護好,拿了冠軍還要給我們彈鋼琴呢!”
我捧著手套,心中陣陣暖流涌動。
(宋俊廷口述、何 睦整理)
“海歸”參軍,戰友溫情暖身心
“小陳,來洗腳嘍!”隨著門“嘎吱”一聲響,班長端著一盆熱水走了進來,這是我骨折后的第7天。
“來,試試水溫怎么樣?”班長放下盆,笑著對我說。班長入伍10多年來,拿過不少榮譽,是名十足的硬漢。
而我,是一名“海歸”新兵。高中畢業后,我被父母送到美國學習。
去年,我在美國觀看了“9·3”大閱兵,從小種下的“從軍夢”重新萌發,入伍愿望變得愈加強烈。今年,完成學業的我毅然選擇回國,成為了一名軍人。
新兵訓練中,突如其來的受傷讓我措手不及。在去醫院的路上,我滿腦子想的都是:難道我的軍旅生涯還沒真正開始就要結束了么?
“部隊訓練的目的就是要打仗的,要打仗就不可能不受傷,是男子漢就要挺過去!”我被推入手術室前,班長拍拍我的肩膀堅定地說。
回到連隊,為了不讓養傷的我訓練掉隊,班長從宣傳股借來了DV,把班里每天的訓練內容都錄了下來,連同訓練課目教案一同放在我床頭。看到同班戰友雖然滿臉疲憊但仍然堅持訓練的模樣,我恨不得立刻拆掉石膏返回訓練場。錄像中,戰友們還不忘面對鏡頭露出鼓勵的笑容,喊出“陳銘,你能行”的加油聲,常常讓我感動不已。
“小陳,今天要給你一個‘驚喜’!”一天晚飯后,班長走到我床前,掏出一部智能手機,打開微信,撥通了視頻電話,讓我看到了朝思暮想的爸媽。
不僅如此,班長還給我捎來了戰友的信,信中寫道:“我們是戰友,是兄弟,是軍旅路上相互扶持的伙伴,受傷了不要怕,我們都會等你!期待著你早日康復!”
回想起在國外生病時孤苦伶仃無人照顧的情景,戰友們無微不至的關愛讓我倍感溫暖,也更加堅定了我在軍營這片熱土上實現人生價值的信念。
(陳 銘口述、李 海整理)
微 議
來新疆當兵快2個月了,與父親冷戰的場景始終在我的腦海里時時浮現。今年,我瞞著父親二次入伍,讓他一直耿耿于懷、難以接受。
前幾天戰術基礎訓練,我因用力過猛挫傷了胳膊,但依然堅守在風沙彌漫的訓練場。母親心急火燎打來電話,“媽知道你好強,但一定要保重身體啊!”
掛斷電話,手機鈴聲再次響起。打開手機,父親的短信躍入眼簾:“選擇了從軍報國就好好干,我支持你。”那一瞬間,邊關的陽光正透過窗戶灑進來,格外溫暖,我的眼前頓時一片朦朧,一行熱淚流過臉頰……
(周鑫淵口述、王雪振整理)
第一次參加隊列訓練,我感覺自己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里擺;第一次3公里越野,我才跑一半就蹲在地上喘粗氣——從名牌大學醫學院參軍來到軍營,我的夢想就是當軍醫,練隊列、跑長跑有啥意義?
“不練好軍事素質,就不可能成為好軍醫!”一次訓練回來,指導員曾浩均的一番話,在我心中掀起了不小波瀾。在他的幫助下,我給自己制定了不少“小目標”:從每天加訓1公里到后來加訓5公里,從完成單杠一練習到完成三練習……漸漸地,我的訓練成績明顯提升。一個個“小目標”,就像冬日里的暖陽,指引著我在追求“軍醫夢”的道路上不斷奮力向前。
(盧必陽口述、許 東整理)
從小,我就有點“小迷糊”。一天下午,跑完3公里后,我的體能訓練服透著濃重汗味。晚上,我看洗漱間人多,就用臉盆把衣服泡上,回了宿舍,躺在床上,一陣困意襲來,我把泡著的衣服忘得一干二凈。
第二天早晨,我來到洗漱間,發現衣服離奇“消失”;再跑到曬衣房,衣服居然已經干了。原來,郭班長不僅給我洗了衣服,還把班里10名新兵的衣服全部用熨斗熨干,一直忙到凌晨。
感動之余,我們訓練積極性高漲, 11月第一周隊列和3公里考核,我們班分別獲得第一和第二名。此后,我養成多年的“小糊涂”毛病,竟然也改掉了不少。
(王鑫勇口述、宋海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