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阿瑪塔”坦克(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
10式為日本坦克“正名”
作為一個在二戰期間生產過極其差勁坦克的國家,日本在戰后需要克服相當嚴重的壞名聲。在一個坦克發展異常迅速的時代里,日本的戰時坦克如97式中型坦克落后于世界其他國家10年以上。隨著日本重建工業并建立其汽車和卡車制造的專長,它也建立了一個小規模的坦克工業,以便替換美國贈送給陸上自衛隊的美制M4A3E8和M24坦克。61式、74式、90式及現在的10式坦克都是可靠的型號,完全有能力把日本潛在敵人的坦克變成冒煙的廢鐵。不同尋常的是,每一款坦克設計與先前的型號幾乎沒有什么共同點。
日本的技術研究本部(即防衛省下屬的研發機構)從2002年開始開發第4代10式主戰坦克。該坦克意在彌補自重更大的90式坦克的不足,并完全替換掉問世已30年的74式坦克。10式坦克按其設計意圖是一款體積較小的坦克,因而更具戰術和戰略靈活性。日本多數的道路更適合容納較小的車輛,山區地形常常包括規定了特定重量限制的橋梁。日本法律禁止重型車輛(包括陸上自衛隊的坦克)在大多數道路上行駛。按照設計,10式坦克是一種體積較小的坦克,以便符合道路法,并且其體積和自重小得足以通過某些較大的民用車行橋梁。這也使得10式坦克更適合空中和海上運輸。
10式坦克按設計是一種快速、高度機動的坦克。其動力來自一臺1200馬力的4沖程、8缸引擎,結果便是27馬力/噸的馬力重量比,從而使其成為一款高速的主戰坦克。由于采用了無級變速傳動,這款坦克在道路上的行駛時速可達43英里,并能以同樣的速度反向行駛。
10式坦克的裝甲據說是在90式坦克的基礎是進行了改進。底部的裝甲結構使得該坦克車身的自重為40噸,僅為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60%。附加的螺栓緊固裝甲使坦克重量增加了8噸。這些裝甲本身是陶瓷合成材料。裝甲的模塊化、可替換特性以及坦克很高的馬力重量比應該有助于確保10式坦克的裝甲能夠在反坦克威脅不斷進化的情況下保持最先進的技術水平。
除了裝甲之外,該坦克還安裝了激光預警接收器,它可以在坦克受到激光制導導彈的激光照射時通知乘員組。預警接收器與一組煙霧釋放器相連,每當接收器探測到敵方激光的時候,煙霧釋放器會自動把坦克隱蔽在煙幕之中。
這款坦克的主要武器采用的是日本制鋼所研制的120毫米口徑滑膛炮。此炮由自動裝彈機裝彈,從而可以省下一名裝彈員。這種44倍徑火炮與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上的火炮相同,并且可以安全地穿越森林地帶,但是坦克上的炮位可以適應炮管更長的55倍徑火炮,以備未來的升級。該坦克擁有晝夜360度的視野,車長和炮手的視野正對坦克前部。
10式坦克的整體設計極其出色,但其早期開發階段主要是在簡易爆炸裝置——尤其是那些采用錐孔裝藥的炸彈——被廣泛使用之前進行的。此款坦克重量較輕的特點也使它很可能對于來自車身下面的爆炸只具有最低限度的保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