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軍事報道】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7月24日報道稱,殲-11的后續版本以及同樣源自“側衛”戰斗機設計的殲-15和殲-16,代表著中國生產可投入到周邊海域爭議的遠程第四代戰斗機的前沿成果。但中國工程師還需要找到辦法解決國產噴氣發動機的缺陷。
事實上,殲-11B戰斗機在許多方面都很現代化并具有中國特色,如飛行員顯示系統和“全玻璃化座艙”、機載制氧系統(幫助飛行員在高空或做高難度飛行時保持意識),以及導彈來襲光學預警系統等都是全新裝備。
據報道,目前殲-11B的大多數明顯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唯獨“渦扇”-10A發動機仍然口碑欠佳。生產遠遠跟不上需求,品控也是個大問題,返廠維修的發動機非常多。有報道還稱,“渦扇”-10A的推力也不如AL-31F。“渦扇”-10A的可靠性和推力問題不僅對于殲-11戰斗機而言是大問題,對于中國的隱形戰斗機項目而言也是個大問題。殲-11B的實際性能仍然很模糊,公開透露的數據也只是重復原版蘇-27SK的數據。
盡管如此,北京仍決心大力發展航空產業,以便未來可以不依賴外國技術——目前中國仍需依賴俄羅斯的噴氣發動機。如“渦扇”-10A發動機這樣的項目,盡管困難重重,但中國認為這是為了達到最終目的而需要承受的代價。長期投入國產發動機研發將最終確保中國的軍工企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