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的晉江還能感受到夏末的微熱。“這次危機比2008年更嚴重,明年會更辛苦,也許2016年奧運會會帶來一些轉機。”面對晉江鞋服企業當前的普遍情況,一家中小企業的負責人陳誠(化名)在一家茶館向南都記者侃侃而談。這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年。
快時尚品牌霍普萊斯、新加坡上市企業鱷萊特及今年才在香港上市的諾奇等先后爆出老板失聯、欠薪甚至倒閉的風聲,在晉江引起軒然大波。而9月擾攘至今未有結束的索立鞋業老板卷款風波更是加了一把火。
20余年,憑借“OEM起家—轉做內銷—簽代言人砸廣告建品牌—門店擴張—上市”這個捷徑,晉江成就了“中國紡織產業基地”、“茄克之都”的名聲。然而在這輪行業深度調整之下,過去高速發展掩蓋的“傷疤”被放大了,晉江顯然也走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上。
刀口上的現金流
經歷了老板失聯之后,諾奇服飾似乎進入了風雨飄搖之中。雖然仍有薪酬未結清,但其首席財務官及秘書歐陽浩然選擇了辭職。而在9月16日,索力公司國際官網宣稱CEO吳清勇“失聯”,并且公司現金被轉移,公司僅剩6位數的現金。9月18日,索力國際官網再度掛出公告,稱監事會決定將吳清勇除名,聲明還稱破產程序迫在眉睫。雖然9月22日索力再度發布公告稱吳清勇已與公司聯系,并稱吳將向公司歸還資金,但公告對吳清勇的稱謂已經改為前CEO,另外索力遭遇銀行集體追償貸款。
諸多風波的爆發,讓陰云籠罩在晉江鞋服企業頭頂上。一個最主要的表現是供貨商已不那么信任廠家了。壓賬是鞋服企業維持現金流的一種方式。過去晉江代工廠的回款周期從30天到120天不等,甚至有一年之久,但如今環境惡劣都要求現金交易。一家年銷售額數千萬的企業的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現在代工企業不敢讓品牌商壓太多賬,以現金交易最好,去年其應收賬款最高峰900萬元,今年則計劃控制在300萬元以內。
供貨商要求現金交易,這對目前仍處于行業深度調整期的鞋服企業而言,資金鏈壓力無疑將陡增。
對于晉江企業來說,融資主要手段是銀行、民間借貸及上市融資,但目前這三種途徑不僅阻力重重且暗礁洶涌。大部分跑路的企業就是因債務到期無力償還而致資金鏈斷裂。
銀行貸款無疑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但據當地銀行業內人士透露,如今環境下,大部分銀行最多維持貸款余額不變,對鞋服行業不會新增貸款。此時企業與銀行的關系變得十分微妙。一位不愿具名的當地人士告訴南都記者,本地有一家制鞋廠企業有22條生產線,1000余名工人,但在銀行有一筆1000萬貸款到期卻無力償還。該企業告知銀行續貸,否則只能宣布破產。晉江政府為此只能要求銀行給該企業貸款放低限制。
企業有一定規模尚可爭取銀行貸款,而更多的小微企業只能轉向民間借貸。這是當地最流行的融資方式。但當地人士告訴南都記者,利息隨銀行縮貸而水漲船高,年利息高達30%,3月期以下的年化利息有時候超過50%。在當前鞋服行業低迷和利潤大縮水時期,這種融資方式的風險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