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淡季提前來臨加劇市場競爭
在這場價格戰的背后,則是眾多鞋材商的無奈。“以前企業訂單有500萬雙,現在就剩300萬雙,他找鞋材商下的單也會相應減少。”王明說,在鞋都內,普通鞋材產品已經是大路貨,經營的人特別多,訂單量少了之后,為了從其他鞋材商那里搶單,只能靠低價競爭。但是沒有哪一年,像今年這樣,普遍性的價格大戰。
“今年淡季提前來臨,1個月之前就沒多少訂單。”陳超說,現在是僧多粥少的局面,今年市場行情本來就不好,還增加了一些小型鞋材貿易商。他們為了能夠打開市場,依靠低價從其他鞋材商那里搶訂單,逼迫行業內必須降價應對。
“今年我都沒想著賺錢,能夠把客戶線穩住,就不錯了。”陳超補充說,此輪價格戰之下,整個鞋材行業都在面臨一場大洗牌,一些鞋材貿易商如果支撐不下去,也會在今年關門。
【解決】
若設鞋材商會或能協商規范市場價格
然而,身處價格戰中的任何一方,都對這樣的低價競爭極度不滿。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鞋都內,不少鞋材商反映,其實業內并不愿意低價競爭的局面持續,而是希望能有方式規范現在的市場秩序。“難道鞋材老板都是傻子嗎?這樣下去,鞋材商能夠撐多久?”鞋都內一家不愿具名的布類鞋材商告訴記者。
王明的想法則更加直接,他認為,如果能夠有一個鞋材商會組織,對于市場價格進行一些規范,比如規定一個最低限價,通過抽查等方式進行監督。而鞋材商會同樣可以起到信息共享的作用,比如哪家鞋廠的信用度不高,或者市場行情出現變化,都可以通過商會交流。
對此,陳超則表示了擔憂:“以如今市場化程度如此之高的鞋材來說,商會是否能夠真正起到這樣的公信力?會不會明著說我不打價格戰,但是背后依然偷偷降價呢?”(海都記者 林淑芳 實習生 莊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