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2日訊 工作時,經常要跟一大堆從市場上收集來的枯燥數字打交道;下班后卻一個人關在書房里,徜徉在服裝設計的海洋里;他很自然地進入家族企業,延續了家族四代“裁縫世家”的傳統,卻又癡情于追求自己的一份藝術教育事業。他就是利郎(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冬星的二兒子、利郎商品企劃部經理王俊宏。
利郎商品企劃部經理王俊宏
留學歸國7年以來,王俊宏長期在時尚藝術與大數據之間雙規并進,在人生的不同軌道轉換著,探索著自己的人生角色與價值。“在看似矛盾的不同軌道轉換,能讓我更加多元化、以不同視野去詮釋服裝行業甚至人生的含義。”談及人生定位,王俊宏說,自己理想中的職業人生狀態,是在自己興趣或一技之長的領域里享受并養活自己和家人,沒有過多的甚至無效的社會公關應酬,生活亦工作。
裁縫世家的四代傳承
1987年,帶著父親的鼓勵,還有“老裁縫”奶奶遺傳的巧手基因,王冬星拿起剪刀,做的第一件衣服是中山裝,并把它送給了父親,從此開啟了利郎男裝的傳奇史。王俊宏的成長記憶縈繞在布料的花花世界里,對利郎男裝的最深記憶是:“小時候,每逢過年,家里長輩都會給我們幾個堂兄弟量身定制一套利郎西裝。”而今,王俊宏是利郎男裝創始人王氏三兄弟幾名二代里,少有的愿意沉浸于服裝設計海洋的一位,其他堂兄弟大多在銷售領域拼搏著。
大學選專業時,王俊宏很自然地報考一個跟家族事業有關的專業:中國美術學院服裝設計系。2008年畢業時還獲得系優秀畢業設計獎,后又去意大利高等學府MARANGONI馬蘭歐尼設計學院攻讀品牌管理碩士。“這是一家培育過很多世界級服裝設計大師的學校。”王俊宏自豪地說。
通過不停地探索和嘗試,現在王俊宏已是近年來各種服裝設計大賽的常客,也獲得不少獎項與榮譽:榮獲2007年第八屆虎門杯國際青年女裝設計賽“銀獎”;2015年漢帛杯國際青年時裝設計大賽“優秀獎”;2015年第十六屆虎門杯國際青年女裝設計“優秀獎”……
“我喜歡簡潔而有內涵的設計風格,同時帶有趣味性。”中國服裝界大多是市場化的設計,但王俊宏想要一片原創的凈土。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3月25日舉行的中國國際時裝周第23屆漢帛杯決賽中,王俊宏以原創作品“瞬時封存”從來自世界各地的1578份手稿中脫穎而出。這件作品以其家鄉泉州地域建筑特色“燕尾脊”為靈感來源,結合服裝立裁結構藝術,以開闊的思維表達其心中的“城市印象”,深受好評。
王俊宏告訴記者,他已經加入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期待在更高平臺學習鉆研服裝設計。
獨立創業投身美術教育
事實上,2009年留學歸國至今,王俊宏從未直接從事過服裝設計的工作,先是來到了利郎上海分公司學習店鋪管理。“說實話,店鋪運營不是我擅長的,”一年半后,他辭職了,以一個普通求職者找工作,進入了上海一家知名服裝企業學習商品企劃,“在這家企業雖然只待了半年,但我學到了很多服裝運營知識。我喜歡到復印室,搜集各種廢棄資料文件,通過這些了解不同部門的邏輯思維和方法論。”在外面闖蕩數年后,2012年王俊宏回到了利郎晉江總部,負責產品開發源頭的商品企劃。
除了男裝外,王俊宏還有自己的另一個事業:美術教育事業。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聯合在母校中國美院所在地杭州經營一家名為“萬松嶺美術教育機構”。經過12年的拼搏運營,而今已是一家享譽杭州美術界的教育機構。“美術是我的一個情懷,情感寄托;在利郎,則是傳承責任。每隔一兩月,我就會去杭州住幾天,轉換另一個軌道。”在王俊宏看來,服裝與美術是藝術的兩條線,但終點是一致的。
正是在不同軌道轉換,讓王俊宏對于人生價值有了自己的認識。“在利郎獲得極大的提升和發展的時期,爺爺、父輩總是強調企業要注重社會公益、教育事業,關注國家的未來。有能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是做企業的最高榮譽。”采訪結束時,王俊宏特意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愿意免費贊助若干泉州優秀的美術學子到杭州萬松嶺學習,幫助他們打通中國美術最高殿堂的路徑。(海都記者 陳金蘭 黃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