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10日訊 下班回到家,正準備上床睡覺,怎料,拉開被單,里面藏著一條五六十厘米長的青蛇。前晚9時許,20歲的彭小姐,在晉江磁灶五龍村的家中,嚇得大哭呼救。幸好,報警后,晉江磁灶派出所民警和消防部門及時趕到,將青蛇捕獲,帶走放生。
翠青蛇(左)的頭呈橢圓形,略尖,蛇眼大、呈黑色;竹葉青看起來與翠青蛇外觀相似,但其蛇頭大,呈三角形,蛇眼很小,瞳孔呈橢圓形、紅色(據廣州動物園網站)
民警經查詢得知,這條青蛇學名叫翠青蛇,是南方一種常見的無毒蛇。海都記者上網查詢也發現,這種蛇脾氣非常溫順,俗稱青小蛇,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民間相傳它就是《白蛇傳》中的小青的化身。
事件:
被單里驚現青蛇 離手只有10多厘米
前晚9時許,彭小姐因為有點累,準備上床睡覺。她平時蓋的是一床薄被單,有簡單疊了起來。她要拉開被單來蓋時,竟發現,被單里藏著一條五六十厘米長的青蛇。蛇有大拇指般粗,離她的右手只有10多厘米,“差點就被咬到了”。她馬上跳起來,下了床,遠遠躲開。
彭小姐的父親彭先生聽到哭喊聲后,沖進房間,趕緊拉著女兒出房間,將房門關上。怕蛇有毒,他不敢抓或趕,就報警。
民警和消防隊員趕到后發現,蛇已不在被單里了,又找了一會,終于在衣柜邊上發現了它,馬上用專門的捕蛇長叉將蛇捕獲,裝進麻袋。之后,民警又仔細檢查了彭先生家里其他地方,確保沒有其他蛇后,才離開。
部門:9月氣溫變化大 蛇易煩躁攻擊可能性高
泉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介紹,據林業部門調查,泉州有42種蛇,蟒蛇、赤鏈蛇、黃鏈蛇、棱鱗錦蛇等30種屬于無毒蛇;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竹葉青等12種屬有毒蛇,其中,銀環蛇、眼鏡蛇、竹葉青分布較廣。
夏初到秋末,是蛇的活動期,蛇在這期間攝食和繁殖,尤其是7、8、9三個月,蛇要攝入足夠的營養,準備冬眠。而前日,正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民間諺語云:“白露蛇,秋分蚊,惡過水牛公(公牛)”,意思就是提醒大家,白露前后蛇特別兇狠,要注意防范。
蛇平時不會主動接近人,但也可能誤闖民房,有時天氣太熱,冷血動物的它們也可能到陰涼的室內“納涼”。同時,9月份天氣一般由熱轉涼,氣溫變化大,蛇較煩躁,攻擊的可能性也較高。
海都記者了解到,彭小姐家是一棟二層民房,地勢相對較低、較潮濕,又位于村里較偏僻的地方,靠近農田,旁邊有不少樹和雜草,所以才會引來蛇。
防范:家中撒硫黃粉 遇上時莫驚動曲線逃跑
農村一些古厝、暗窟、破洞,城市一些排水溝、綠化較好的小區,都可能存在蛇。因此,農民田間勞作遇到濃密的草叢時,不要輕易踩下,最好是用鋤頭、扁擔或棍子探路;最好穿長褲、厚底的長靴或膠鞋,且夜晚最好不要到溪流溝谷或雜草密集的灌叢中。
蛇咬人時,一般在足背、腳趾和小腿。因此,山頭或草叢附近的民宅住戶,可在蛇可能出沒處撒上硫黃粉、雄黃粉,蛇聞到后就會遠遠躲開。石灰粉可引起蛇皮膚過敏,蛇也會怕。同時,大家要保持家里清潔,沒了老鼠、蛙類,就不會引來蛇。
如果遇上蛇,因大部分蛇沒主動攻擊性,除非你打到了它的身軀。碰到蛇時,最好不要驚動它,更不要震動地面。因蛇身上的脊椎肋骨多,曲線跑容易減緩其速度,而直線逃跑則很容易被追上;且蛇上坡慢、下坡快,遇其追逐時可往上坡方向跑。
區別蛇有毒無毒的方法是看咬痕。毒蛇咬痕一般只有一兩個牙印,如果是很多細碎的牙印,則一般不是毒蛇。大部分毒蛇的頭都是三角形的。
市民一旦被毒蛇咬傷,首先要就地休息,以免加快毒素擴散速度。其次,蛇毒素可在3至5分鐘內被人體吸收,故應立即在距傷口5至10厘米處,用繩帶或手帕等綁扎,每隔15至30分鐘放松1至2分鐘,以免肢體遠端缺血壞死。然后,切開傷口,把毒液擠出來,或用拔罐子的方法把毒液吸出來,再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沖洗,隨后送醫救治。
民警也提醒市民,若家中遇到蛇,要及時報警,不要無防護輕易抓蛇。(海都記者 林天真 通訊員 朱培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