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晉江龍湖鎮獲悉,魯東村正推進9個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完工投用后每年將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約20萬元。
魯東村的光伏發電項目是龍湖鎮“鄉賢歸巢共富”工程項目落地的一個縮影。今年來,龍湖鎮立足“僑中之僑”的地方實際,推進“鄉賢歸巢共富”工程,吸引資金、人才、項目回歸,有效調動鄉賢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繪就鄉村振興“同心圓”。
構建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黨建是引領,人才是支撐。龍湖鎮成立鎮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健全工作機制,建立掛鉤聯系、重點工作跟蹤落實、年度工作報告等制度,有序推進鄉村振興,有力落實項目建設,有效化解矛盾糾紛。
鄉村振興中,“頭雁”起著重要作用。龍湖鎮綜合村黨組織書記年度積分及農村治理人才評定,對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實施分層管理,形成“頭雁”“青雁”兩類“雁陣”;推行鄉創聯盟,促成“頭雁”“青雁”結群幫帶,并開展系列活動。目前,龍湖鎮有9名同志獲評泉州市、晉江市村(社區)“擔當者”榮譽稱號,進一步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龍湖鎮素有“僑鄉中的僑鄉”美稱,全鎮戶籍人口8.7萬人,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超20萬人。鄉賢特別是海外僑胞是推動龍湖鎮鄉村振興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龍湖鎮通過健全鄉賢聯絡機制、保障華僑及歸僑僑眷權益等措施,凝聚鄉賢力量,引導鄉賢參與基層治理,推動龍湖經濟社會發展。
擦亮鄉村振興的僑鄉名片
今年來,龍湖鎮堅持打好“僑牌”,以鄉韻育鄉魂,以鄉魂續鄉情,以鄉情助鄉建。
通過建成“龍湖·福林”僑史館、開展龍湖鎮僑史館展陳資料征集、推動施至成家族陳列館建設等一系列舉措,龍湖鎮全面梳理、固化并展示龍湖海外鄉賢風采、僑胞奮斗歷程和僑鄉歷史文化,講好僑的故事,開設“僑親龍湖”系列專欄。其中,福林僑史館的建設、活化利用,獲得《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報道和肯定。
凝聚僑力,為建設助力。龍湖鎮搭建鄉賢平臺,健全鄉賢聯絡機制,指導各村成立鄉賢微信群、鄉賢聯誼會,大力推進資金回流、項目回歸、人才回鄉。2023年,共策劃舉辦鎮、村鄉賢返鄉懇親、沙龍座談會等活動26場次;2023年4月,還舉行海外菁英匯專場沙龍暨“龍湖智庫”聘任儀式,共有66名鄉賢人才被聘為“龍湖智庫”新成員。
今年來,龍湖鎮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專項行動,赴北京、天津、福州等重點地區考察招商,為龍湖鎮高質量發展積蓄后勁,華清半導體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在香港閩港經貿合作推介會上簽約;深化“百企幫百村、鄉賢促振興”活動,積極探索“企業+鄉賢+網格”多元參與融合發展新模式,策劃開展“一村一特色一品牌”比拼活動;共建鄰里陣地,發揮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構建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新格局。
打造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
“鄉賢歸巢共富”工程的實施,助推龍湖鎮域各村的建設、發展、治理等。重點項目統籌有序、運轉高效、支撐有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穩步推進。
據了解,龍湖鎮通過招引僑資,推動百宏、華清等僑資重點項目落地,借助鄉賢力量,加快民生實事項目落地,社會賢達籌措資金800萬元,力保晉南分院二期工程后勤保障樓建設;促進鄉村振興陣地打造,鄉賢積極捐借地宅10處、捐資興建近鄰場地13處,2023年福林村僑史館、陳店文體中心、魯東文暉書堂、前港鄰里中心等陸續建成并投用。
提到“共富”,村集體經濟是重要組成部分。龍湖鎮以“黨建+金融”為抓手,持續鞏固深化“政銀”合作。2023年11月,龍湖鎮黨委與晉江農商銀行黨委開展“黨建+金融”共建活動,晉江農商銀行授信服務龍湖鎮鄉村振興42億元,以及轄內后坑村經聯社500萬元、后宅村經聯社300萬元。
同時,龍湖鎮實施村企結對“新模式”,累計策劃生成合作項目10多個,達成意向資金6420萬元,全鎮域推進光伏發電、數字鄉村項目建設。其中,光伏發電項目預計五年內投資超3.6億元,創造收益超5000萬元,納稅超60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值得一提的是,龍湖鎮打造“旅閱龍湖”文旅品牌,“盆景式”嵌入5個村莊打造圖書館微分館群;開通全市首條文旅公交專線,打響福林傳統古村落文化名片;打造五福埭頭、書香魯東、生態前港,串聯福林、來旺良品堂古早味傳承基地等,打造鄉村游路線、研學基地、鄉村餐廳;聯手龍湖鄉賢農學博士探索土地承包流轉,持續打響衙口花生品牌;舉辦系列文體旅活動增加人流、商流等,推動文化軟實力轉化成為發展硬實力,達到以文化人、以文促產,做優文化振興。
(記者 施蓉蓉 通訊員 曾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