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在希望與失望之間
馬拉蒂亞是此次地震的重災區,但因為不是震中,極度缺少救援隊,很多坍塌的房屋亟待救援。當時,中國藍天救援隊是前往該區域的唯一國際救援隊。
藍天救援隊第一梯隊先遣41人被分成三組,晉江藍天救援隊5名隊員與泉州藍天救援隊1人、政和藍天救援隊1人、壽寧藍天救援隊2人、陜西藍天救援隊2人及翻譯人員1人組成第三作業小組。土耳其當地商會人員、華人華僑志愿者、翻譯等40多人協助藍天救援隊開展相關工作。
9日16時55分,杜曉航和搜索二組的隊友抵達第一工作點,用雷達生命探測儀進行生命探測。
“嘀嘀嘀……”僅僅5分鐘后,警報聲響起,一個顯示生命的紅點不停地在儀器上閃爍,“1.57米”的字樣顯示著幸存者在地下的深度。
隊員們既興奮又激動,一邊向上級報告,一邊展開救援。撬棍不夠,大家徒手開挖!
然而,興奮過后,失望接踵而來——當天,隊員們通宵搜索出5個可疑信號,最終僅成功救出一人。最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是,很多疑似信號點,最后或消失或被排除。
最讓杜曉航難忘的,是10日的一次救援。
當日19時26分,地震90個小時后,在一處倒塌的房屋中,土耳其軍方用紅外線成像搜索到一處疑似生命信號。隨后,杜曉航和隊友兩次確認了幸存者的存在。更讓人激動的是,對方還能與他們呼應。
“下面有人嗎?有就敲一下。”
“哐!”
大家高興極了:“你在第幾層就敲幾下!”
廢墟下,很快又傳來2次敲擊聲……
雖然此地極度危險,旁邊一幢房屋已經開裂,墻體外九成瓷磚已掉落,剩下的瓷磚也在不停地往下掉,但沒人在乎這些。大型機械不能上,就輪番用內燃切割機器、電鎬、電鉆、液壓剪……為了盡快救人,救援組同時打開三個工作面,通宵達旦,直到第二天早上7時53分余震來襲,大家才不得不暫時離開。
余震后,幸存者再也沒有作出回應,而墻體上的瓷磚掉落速度卻在加快,奮戰了一夜的土耳其軍方救援人員回營地休整,但杜曉航卻不甘心。
此時,中國藍天救援隊第二批救援人員剛剛從國內趕到現場。杜曉航向大家說明了情況,分析了現場情況和各種危險后,他說:“我們不甘心,但也要理性。要繼續做的,出列,跟在我后面!”緊接著,60多名隊員全部出列,現場響起掌聲和道謝聲。
杜曉航挑了8名隊員和當地救援人員一同繼續救援,從七樓破拆到一樓,最終找到了人,但對方已沒了聲息……
一個生命在自己面前消失,杜曉航說:“當時沒有任何心情,就是無比失望。”
這樣的經歷,不止一次出現在救援過程中……大多數時候,他們只能從廢墟中搜救出一具又一具遺體。
“能挖出遺體也是對家屬的慰藉。”為了保證遺體的完整,不造成二次傷害,同時照顧家屬的感受,挖掘時,隊員們都格外小心,花了很多時間。這些細節,家屬們看在眼里。接到遺體后,很多家屬淚流不止,但仍會通過翻譯向救援隊道謝:“謝謝你們,把我們的家人帶出來。”
地震救援的黃金時間已經過去,加上坍塌房屋多、損毀嚴重,更有極寒天氣,找到幸存者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不過,大家依舊滿懷希望,等待奇跡。
11日6時41分,吳加克、冉小德和郭輝耀在一幢倒塌的5層樓房中,救出了一位83歲的老奶奶。因為行動不便,老奶奶在第一次地震中就被坍塌的房屋困在了床上,所幸蓋著被子,頂住了嚴寒。
“5層樓的樓房像三明治面包一樣疊在一起。在二樓的一處梁旁,存在著一個僅有四五十厘米的狹小空間。”冉小德回憶,經過生命探測儀5次檢測,他們才判斷出老奶奶所在的大致位置,“老奶奶年紀大,已經喊不出聲,叫她也無法應答,但是,有一線希望,我們都不能放棄。”
經過10多個小時的奮戰,他們終于將老奶奶成功救出。遺憾的是,他們同時也挖出了老奶奶5名親人的遺體。
第二天,救援隊前往醫院探望老人。看到他們,老奶奶十分激動,立即坐起身來,比畫著向大家表示感謝。
救援過程中,冉小德還救出一只貓。后來,這只貓成了營地的“團寵”。
驕傲當地人為中國點贊
持續一天一夜的艱難搜救,讓隊員們精疲力盡,但大家仍然咬著牙,克服余震、時差、低溫、惡劣天氣等困難,爭分奪秒,穿梭在一片片廢墟之間,超負荷進行救援。
這一切,當地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當地的軍人和警察看到救援隊,友好地摘下象征身份的軍人牌,和隊員們身上的姓名牌互換留念。熱情的群眾也經常自發地送來食物,生怕救援隊員餓肚子。
副隊長郭輝耀告訴記者,救援期間,當地警察一直24小時保護和支持著救援隊,當地群眾也一直給他們送水送食物。
“這個時候,這些物資對他們來說很寶貴,他們卻一直想把最好的給我們,讓我很感動。”郭輝耀說,雖然語言不通,但大家的心意是相通的。
更讓郭輝耀動容的是,一些當地人看到他們救援服手臂上的五星紅旗時,會豎著大拇指或者揮舞雙手,高喊著“China,China!”。“那一刻,我感受到祖國強大的力量和國際影響力。”郭輝耀說。
當救援隊啟程返回時,很多當地群眾都哭了,跟隊員們擁抱、握手,鼓掌送別。
“救援歸來途經幾個機場時,總能聽到土耳其民眾自發的掌聲、道謝聲,讓我差點流淚。”回想起當時的場景,副隊長林志陽仍然十分動容。
更讓大家意外的是,16日,在晉江五勇士即將從伊斯坦布爾機場飛往阿聯酋阿布扎比國際機場前,這幾天一直陪伴在大家身邊的翻譯國肯主動提出,申請加入晉江瑞桐藍天救援中心,成為大家的戰友。
國肯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人,也是一名“廣西女婿”,精通土耳其語、中文、英文和西班牙語。晉江五勇士抵達土耳其后,他一直在旁邊當翻譯。親眼看到救援隊夜以繼日、不顧危險、沖鋒在前的英勇行動,更被大家不遠萬里支援土耳其的無私行為所感召,國肯萌生了加入救援隊的想法。
隊長杜曉航向他解釋了加入救援隊的權利和義務,并對照藍天救援隊志愿者招募要求,進行了現場考察。
考察后,杜曉航對國肯說:“你已經跟我們并肩作戰至少六天,符合入隊服務時長要求,而且表現優秀,可以破格提拔為預備隊員。回國后,我會把你的入隊程序再補充一下。現在,這邊沒有隊服,我們就舉行簡單的入隊儀式。”
在機場,一場臨時的入隊儀式舉行。
“你愿意加入晉江藍天救援隊嗎?”
“愿意。”
“我同意接收你。”
隨后,杜曉航為國肯戴上藍天救援隊的頭盔。
作為見證人的國肯妻子,將這特殊的一幕用視頻定格下來。作為廣西人,她特別支持丈夫加入藍天救援隊。她還把視頻發給婆婆,婆婆夸贊道:“兒子真棒!”
藍天救援隊每一名隊員都有自己的代號,因為國肯的名字在當地語言中是“榮耀”的意思,杜曉航便給他取了個代號——“榮耀”。杜曉航說,國肯精通多國語言,作為晉江藍天救援隊首位外籍人士,可以在今后的國際救援中發揮重要作用。
據了解,截至當地時間2月16日,參與土耳其救援的藍天救援隊共搜尋到46人,其中幸存者3人,遇難者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