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惑: 投1份每月保底200元收益
投資人介紹,他們簽了該份“合同”,交了錢,原本想著能夠下蛋生錢,沒想到陷入集資騙局。
投資人告訴記者,根據該“合同”,所謂的城市合伙人,簡單地說是購車托管。即投資人出資12800元購買一輛“共享汽車”(首付款,投資12800元俗稱買1份),車輛托管在“呼呼出行”平臺,投資人每月可收到保底200元的收益;3年合同期滿后,投資人可從現金12800元或該合約車中二選一。
投資人、31歲的晉江人王先生告訴記者,正是這樣高收益的協議內容,還有一本“股權證書”,讓很多人躍躍欲試。再者,“呼呼出行”有實體店,有用戶租車使用,確實有投資人提現等因素疊加,讓很多人加入投資。
但實際上,從今年3月開始,像王先生一樣,已經很少有人能夠提現。而安溪湖頭的徐先生,賬戶內原本顯示有2700多元的收益,但平臺以經營需要等為由強行扣款3000元,他的收益變成負數,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
投資人向公安部門登記、報案
用戶:兩個月前就沒車借退押難
“呼呼出行”除了投資人利益受損,共享汽車用戶也是吃盡苦頭。今年4月左右,很多租車用戶發現沒車租、押金也退不了。昨日,記者發現,“呼呼出行”的APP也不能下載,微信公眾號留的電話也沒人接。
今年4月一天,黃先生打開“呼呼出行”APP,結果發現一輛車都沒有,這讓他很驚訝。因為此前,他還能租到車,只不過那時他注意到車輛數減了不少。黃先生告訴記者,他原先是大圣出行的用戶,交了1200元押金。后來大圣被呼呼收購后,他想著共享汽車還是比較方便,就繼續使用,成為“呼呼出行”的用戶,押金1200元中699元繼續作為押金,剩下的則轉至用戶余額,抵扣租車費用。
發現平臺一輛車都沒有時,黃先生致電客服,但沒人接,同時發現微信客服也下線了。當天黃先生聽說很多人去門店要求退款,但退不了。黃先生說,前天,“大圣呼呼退押金”的微信群里,大伙兒也在討論“呼呼出行涉嫌非法集資被警方立案”的事情。
鏈接 呼呼出行
“呼呼出行”官網稱,“呼呼出行”是福建省呼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運營品牌,其運營總部位于泉州,技術總部位于廈門,公司地址在晉江五里工業區。昨日,記者翻閱“呼呼出行”的公眾號文章獲悉,“呼呼出行”成立于2017年12月12日,呼呼網點不僅覆蓋泉州的晉江、石獅、南安、安溪、洛江等地,福州、廈門、三明、莆田、漳州等都有網點。(記者 吳水保 陳小芬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