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村莊建設發展 “讓地借地”成新風尚
拆掉古厝,這里將建籃球場
“要致富,先修路。”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被晉江東石鎮潘山村村民落實到了行動上。近來,潘山村掀起“讓地、借地”新風尚,百余戶村民用實際行動支持村莊建設發展。
聽說有記者前來,65歲的村民蔡秀寬放下手推車,拍拍身上的塵土,走過來拉著記者的手,難掩激動,“現在大家都很高興,路這么好,村里發展起來,下一輩也能生活得更好。”原來,蔡秀寬家新建的房子剛參與了讓路,房子周邊的地也借給村里種上了綠樹。
鄰居鄭永目早在幾年前就拆除部分廠房讓了地。他介紹,家邊上的這條主干道原本很窄,到他的廠房這就斷了,附近村民要通行得繞一大圈,“拆了廠房,這條路就通了,以后才能有更好發展。”最近,得知村里要建微景觀,鄭永目又無償借出了40多平方米的地。
不過,主動讓地的觀念和做法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潘山村黨支部書記劉鴻材介紹,2009年,新上任的村兩委決定一改村里路少、路窄的發展困境,引導村民讓地修路。召開多次村民代表大會后,潘山村形成了“道路兩側村民凡是想翻建房屋的,都要讓地出來修路”的村規。
“一開始大家觀念沒轉變,第一家被這樣執行的村民足足兩年多不跟我們村兩委說話。”劉鴻材笑著說,后來這個規定一直保持下來,村里修出一條寬6米的主干道,大家進出方便,紛紛拍手叫好,“有一天走在路上,那個村民突然主動和我打招呼,可把我高興壞了?,F在,已經有超百戶村民參與進來,修好了3條主干道,還有2條在建設。”
觀念的改變不僅促進了拆房讓地。去年底,東石鎮陸續實施鄉村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系列補助利好政策。搭乘這一東風,潘山村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先后啟動對11棟廢舊古厝的拆除工作,計劃用于建設籃球場和小公園。
“在拆老房子這件事上,村民觀念的轉變是關鍵。”劉鴻材說,考慮到村民難以接受賣祖厝的做法,村里就變通為向村民‘借地’的方式,并通過中青年一代給老一輩做思想工作,攻克下了11棟古厝土地“出借”一事。
支持“借地”并主動動員長輩的村民蔡英設說,“‘借地’不是賣房,大家都能接受,而且村里這幾年的變化大家都看得見,觀念也就容易轉變。”
“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熱情非常高。”潘山村主任吳貽同說,現在,大家都積極主動找村里登記,要讓地給村里做綠化、做美化。(記者 許春 秦越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