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率先配備泉州地區首輛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車,可趕赴各地在第一時間排除食品安全隱患。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在食品安全大監管體系中,農村一直是比較薄弱的一環,經營業態小散亂、經營戶食品安全意識淡薄、監管部門終端乏力、農村居民食品消費習慣落后……這些都極大地制約了農村食品安全整體水平的提升。
為有效打通食品安全監管“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晉江圍繞建設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行動工作目標,一手抓規范、一手抓整治,以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扎實推進“從農田到餐桌”各個環節的監管工作,全力構建從“田頭”到“舌頭”的全方位農村食品安全網絡體系,切實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打通監管“最后一公里”
監管難是農村食品安全長期面臨的一大頑疾,經過反復摸索和精心整合,晉江目前構建起以市食安委為監管中心,以鎮街為監管前沿,向村居輻射延伸的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網絡。
在整合部門資源上,晉江去年率先合并原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質量技術監督局,成立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食安委辦公室),并組建食品藥品執法大隊,全面整合從“農田到餐桌”中生產、流通、餐飲等各環節的安全監管職能。
在發揮鎮級作用上,晉江逐步把市場監管力量下移,全市基層市場監管所從6個拓展到19個,實現鎮街全覆蓋,監管力量顯著增強。
在配強村級力量上,晉江采用“村推、市批、鎮聘”的辦法,為全市393個村居配備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并落實“四定”管理模式(定崗、定責、定區域、定企業),打通農村食品安全監管“最后一公里”的障礙。
快檢第一時間消除隱患
近年來,晉江市財政每年投入8500萬元以上用于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特別是保障農村食品安全建設資金投入比重逐年提高。
去年,晉江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建設要求,率先成立泉州唯一一家省級食品質量監督檢查中心,擁有多臺國內頂尖檢測儀器,檢驗能力范圍達671個參數,基本覆蓋主要食品安全檢測領域,出具年檢測報告近6000份。今年還著重加大在流通、餐飲食品領域軟硬件設施的投入,擬進行啤酒、硼砂等70多個檢測項目的擴項,計劃今年年底完成擴項資質認證,這將極大提升質檢中心的農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此外,晉江還采購配備泉州地區首輛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車,新增8輛農產品質量流動檢測車,逐步更新各基層市場監管所快檢設備,有力提高快速檢測水平。
通過實行三大批發市場快檢點每日自測、各市場監管所每周抽檢、食品安全快檢車巡回檢測三級快檢體系,今年以來晉江先后開展各類食品安全快速檢測3210批次,合格率為99.32%,在第一時間將食品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吃上“可追溯”農產品
為加強農產品源頭監管,當前晉江按照“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質量有保障”的要求,從蔬菜、水果、食用菌、生豬、禽(蛋)、水產品等產業中,每個產業選擇2—3家企業(基地、合作社)作為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單位,并納入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管理平臺進行追溯管理。
截至目前,晉江共有19家企業納入試點范圍(農產品17家、水產品2家),讓更多消費者吃上“可追溯”農產品(水產品)。
同時,晉江大力加強對外地貨源監管,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確保問題可查、責任可追。
讓孩子們吃得健康安心
今年,晉江在全市30所學校(鎮級22家)的50家食堂實施“明廚亮灶”工程,在學校食堂后廚食品操作間、售賣專間等關鍵部位安裝云攝像頭并連接互聯網,方便監管部門、主管部門實行24小時實時監控。目前,已經完成26個食堂的攝像頭安裝,近期將完成全部的安裝建設。
此外,晉江還對校園食品來源實行最嚴格的登記和準入制度,確保進入廚房的農產品樣樣有源頭、有資質、有樣品、有檢測,讓孩子們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食品安全也有信用檔案
為了增強食品企業的責任意識,晉江在去年建立240家食品生產經營試點企業“一戶一檔”紙質信用檔案,信用檔案包括企業主體信息、監督檢查信息、監督抽檢、行政處罰、召回和信用記錄等6個方面內容,確定A級企業(守信)11家,B級企業(基本守信)228家,C級企業(失信)1家。
今年,晉江繼續擴大評級范圍,計劃在年底完成全市352家食品生產企業、152家食品流通企業、687家餐飲服務企業的信用評級工作。
此外,今年下半年,晉江還將開展餐飲單位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先在學校食堂、企事業單位食堂、大中型餐飲、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連鎖經營等重點餐飲服務單位開展量化分級管理,將餐飲單位分為A、B、C三個級別,第一批餐飲量化分級2400戶。
今后,晉江將把食品經營企業信用信息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施食品經營“黑名單”制度,加大行政處罰案件和“黑名單”信息的公開和懲戒力度,對嚴重違法失信主體加大媒體曝光力度,并實行食品市場禁入。
此外,晉江還開展閩南傳統特色小吃保護行動,對市406家特色小作坊進行排查建檔,成功指導龍湖文博肉粕加工廠創建2016年度省級小作坊示范點,為該市特色小作坊發展提供樣板。(記者 黃祖祥 通訊員 姚煜娟 黃福星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