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今年以來晉江堅持問題導向,固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近年來,晉江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及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實踐,取得良好成效,去年2月被列為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之一,是全省唯一的改革試點地區。
隨后,晉江在保護耕地、保障農村發展、保全農民利益的前提下,以賦予農民宅基地使用權更多權能為核心內容,以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為關鍵,以切實保障和維護農民宅基地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密結合晉江美麗鄉村建設,大力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以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土地權益,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
晉江在靈水等傳統村落探索農村宅基地活態利用,實現閑置宅基地的有效盤活。
大力完善宅基地用益物權
今年年初,全省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第一單出現在晉江陳埭,丁某用自家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權作抵押,從銀行拿到了90萬元貸款。
從上世紀90年代末,晉江就開始辦理農民住房抵押業務。截至目前,晉江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為該業務發放貸款近31億元,受益農戶和農村企業主近2萬人。
今年以來,晉江以開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為契機,不斷完善和健全試點配套措施,取得一些成效。其中,重點推動農村宅基地抵押流轉,今年上半年,已辦理農房抵押67宗,貸款金額7808萬元,宅基地財產價值得以顯現,幫助農民有效實現住房財產權,盤活農村土地資產。
此外,晉江還完善多種抵質押擔保方式,除了以住宅單獨抵押外,還有如“農房抵押+個人擔保”抵押形式、“銀村共建”風險擔保模式等,通過創新擔保方式,進一步防控風險。
穩步開展確權登記頒證
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新時期中央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大部署,按照晉江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在今年年底前需完成轄區60%行政村(社區)入戶核實、50%以上行政村(社區)完成確權工作,2017年年底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截至目前,晉江已在32個村開展地籍和房屋調查工作:首批4個村已形成調查成果,共測量出宅基地1790宗、用地面積37.5萬平方米;第二批28個村基本完成外業測量,開始進行權屬調查。同時建立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梳理調查難題,形成技術指導規范,為全市鋪開奠定基礎。
今年4月18日,晉江還啟動不動產統一登記,將實景三維技術融入不動產登記工作,實現了多維度、在線查看實景數據,使四至更清晰、產權更明確。同時還實現了“四個率先”,即率先在全省頒發了第一本宅基地的不動產權證書;率先把三維技術融入不動產登記;率先在全省設立鎮級的不動產登記窗口;率先實現房產、土地、林地、海域四證合一。
截至目前,晉江不動產登記中心共受理各項業務14288宗,發放不動產權證書1140本,出具不動產權證明5414份,各項工作正穩步推進。
積極探索多形式“戶有所居”
針對農民住房保障,晉江積極探索“戶有所居”的多種實現形式,通過采取三種模式改造,緩解了用地緊張矛盾,改善了群眾居住條件,逐步實現從“一戶一宅”向“戶有所居”的轉變。
首先是對規劃區內的18個城中村片區統一改造,2013年至今,9萬多農民就近市民化,建成65個現代小區,安置面積1000萬平方米,有效保障了農村宅基地用益物權。
其次是鼓勵具備一定規模(10戶以上或占地5畝以上)的農宅,按照現代住宅小區、農民公寓標準實施成片改造,對石結構及危舊房屋統一拆舊建新。全市近30%的村莊試行農民公寓、住宅小區、小高層等模式。2011年至今,共建設1529棟低層住宅,近900套多層及高層農民公寓,總建筑面積77.9萬平方米。
最后是對傳統農村在符合規劃前提下,采取整治違章建筑、完善基礎設施、就地翻建為主的建設方式,盤活閑置宅基地,暢通村內道路,留出公共配套,避免大拆大建。今年上半年,已累計拆除石結構房屋3042幢,拆除面積127.7萬平方米。
探索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
今年4月,晉江出臺《關于化解房地產庫存的實施意見》,鼓勵宅基地有償退出,對自愿退出宅基地后無住宅居住的,或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但自愿放棄宅基地申請權利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購買商品房可再享受購房總額2.5%財政補貼。
當前,晉江正積極開展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示范項目。目前全市共有償退出宅基地2242宗、騰退924畝用地空間,主要結合舊村改造,騰挪空間,用于村莊規劃發展。
此外,晉江積極完善宅基地整理利用模式,形成收儲、置換、土地綜合整治以及活態利用模式等四種模式。比如活態利用模式中,在靈水等傳統村落探索“有償退出+古村落保護”,對一些歷史特色、具有文化傳承價值的建筑進行修繕保護,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實現從單一居住功能向擁有諸多功能轉變。
同步配套改革助推發展
在穩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同時,晉江還大力健全集體產權制度,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權能改革、集體資產鎮級委托監管等三項任務,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提高群眾財產性收入,為健全農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平臺提供保障。目前在全市范圍內,初步篩選三大類型共36個試點村(社區)、1個試點鎮。
為給改革提供資金保障,晉江還積極構建多元融資體系,形成“政府主導、村企合作、村民集資、公司運營”四種模式。目前,政府每年投入1.7億元,建設美麗鄉村;全市59個村(社區)與104家企業結對共建,合作意向資金達8.21億元;創辦村級投資公司72家,注冊資金2.6億元;通過公益、募捐、集資等方式,籌集資金開展村莊改造,比如在安海鎮溪邊自然村,該村華僑許健康先生就通過中央統戰部定向捐資1億元,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集體經濟。(記者 黃祖祥 通訊員 姚煜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