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5日訊 以“聚創意·進企業·促融合”為主題的2016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已于近日在晉江完美落幕。本次設計工作坊由省經信委指導,泉州市經信委、晉江市政府聯合主辦,晉江市經信局、泉州市工業設計協會、晉江市工業設計與時尚創意協會及20家承辦企業聯合承辦,已成為全國影響力最大、最接地氣的暑期設計工作坊活動之一。
“海峽兩岸大學生工作坊為廣大制造業企業實施產品差異創新注入了強勁的外在動力。”泉州市經信委主任黃國富希望,參與此次活動的兩岸大學生在為制造企業設計出優秀作品的同時,能更深入地關注晉江各方創業熱點,能夠來這里就業創業,實現夢想和自身價值。
歷經三年的沉淀,這項活動已經成為泉州地區傳統產業設計突圍的驅動器,它在更深層次、更廣泛地引導本土工業制造行業對接海峽兩岸、國際工業設計優秀成果和人才,推動工業設計與企業深度融合發展,助力企業產品差異開發;探尋新的契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為傳統企業注入新的活力,積蓄轉型升級內在動力,同時也開創了全新的產、學、研相結合實踐模式。
接地氣的產學研新模式
這次大賽,來自兩岸40所高校的160名大學生相聚一堂,為晉江20家企業的產品設計出謀劃策并分享創意。
參與工作坊的則有晉工、喬丹、集成、雨中鳥等20家晉江企業,行業涉及體育用品、紡織、傘具、食品、嬰童用品、機械裝備等。每家企業入駐16名大學生,通過為期10天的熟悉企業、承接命題、組織設計等流程,累計設計出優秀作品320件,最后評選出優秀作品并給予獎勵。根據參與企業反饋,其中有數十件設計作品可直接深化落地量產,部分設計作品正經由企業組織申請專利。今年工作坊的作品將嫁接到海峽杯工業設計大賽,進行參賽。
“能夠參與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的學習和工作,對我們來說是彌足珍貴的。”在臺灣設計學會榮譽理事長管倖生看來,晉江在工業設計領域已形成完備的產業鏈,臺灣學子能夠來到這里學習及相互探討工業設計知識,雙方必能在思維和創意上碰撞出火花,有利于兩岸學子在工業設計領域相互促進、互助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開始前,主辦方就通過多渠道向海峽兩岸相關院校發布設計工作坊舉辦信息、傳遞參與承辦設計工作坊的晉江企業簡介以及設計主題和方向,讓學生生可以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設計工作坊在國際設計界中非常盛行,其作為一種最直接、低成本又靈活的設計人才交流模式,也為面臨轉型升級的晉江注入了源頭活水。“暑假舉辦工作坊具有時間短、成本低、成效大(每家企業預計可獲得40件左右的命題設計作品成果,而且這些成果專利產權全部歸屬承辦企業所有),因而受到了參與承辦企業和海峽兩岸院校師生的高度肯定和積極響應,已成為推動海峽兩岸設計與制造融合發展比較接地氣的產學研新模式。”泉州市工業設計協會會長楊學太評價說。
設計發力:制造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據承辦企業反饋,本次工作坊的參與學員設計能力普遍較強,創意新穎,為企業產品升級提供了不少的新鮮元素和新思維。
在今年20家參與的承辦企業中,來自制傘行業是一個較大的方陣,云集了梅花傘、雨中鳥、集成、雨絲夢等多家知名傘企。從這些傘企的一等獎作品中,或許可以從一個側面驗證中國制傘業正在悄然推動的設計突圍產業革命。其中,雨中鳥獲得一等獎的作品是一款實用與童趣相結合的兒童傘;入圍梅花傘一等獎的是一款多功能老人傘。
這次比賽,主打日本市場的集成傘業要求參賽學生圍繞“傘面及結構”兩個方向進行設計。學生們進行了豐富的延伸,作品包括親子傘、兒童傘、商務傘等多種類別,結合了充滿童趣的樂高以及高甲戲等閩南文化元素,并在產品結構上進行了大膽探索。最后,拿下一等獎的作品是一款具有獨特功能的作品:空調傘。
“這款空調傘的設計理念非常有創新也很人性化,甚至給我們專業從業者都帶來了一些顛覆性的啟發,不過要投產還需要做一些設計細節的完善。”親自主持賽事的集成傘業董事長黃文集分析指出,制傘業是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近年來隨著各種生產成本的劇增,晉江制傘業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以創新、差異化的設計突圍,已然成為這個行業的共識。
“加強工業設計及產品創新能力突圍,不僅能大幅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也讓晉江制傘行業能夠以更為廣闊的設計視野,參與全球市場競爭。”黃文集說。
走訪中記者還得知,傳統雨傘的利潤一般只有三五個點,而具有設計亮點和獨特功能的創新型產品可能高達十幾、二十幾個的利潤點。這一簡單的數據對比,道出了為何晉江制傘企業熱衷于參加工作坊的深層原因。
還缺工匠精神:從注重品質到注重設計
制傘業只是泉州地區制造業面臨的成本困境與轉型突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緊抓制造業微笑曲線的兩端:研發與品牌,成為泉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共識。
“很多作品很有意思,年輕人天馬行空,思路很有創新性,設計很大膽,部分甚至具有顛覆性。”在晉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主任科員黃金發看來,雖然相當一部分作品還不能產業化,但至少為企業的產品設計提供了很多新思路。更重要的是,借這種海峽兩岸的交流碰撞,晉江企業已經融入更多的國際元素,這對于企業未來參與國際競爭或多或少也做了一些積淀。
“企業在滿足產品功能的同時,強調外觀設計,對產品的追求越來越極致,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種體現。”福建省工業制造行業技術開發基地主任林敬亭則建議,要進一步推動晉江品牌的國際化,工作坊需要融入一些國際化元素,一方面是學生的征集范圍可以更廣泛一些,廣納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學生。此外,學生在設計作品的時候要有國際化的思維,要結合國際上一些現在流行及未來的趨勢;另一方面企業要有更包容的心態,優秀的設計并不一定要馬上轉化,也許現在轉化不了,但可能成為未來產品發力的方向。
“以往,企業注重的是過硬的品質,這兩年大家越來越注重設計創新的突圍與發力。”晉江市工業設計與時尚創意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陳詩從認為,工業設計作為一種現代制造業創造性的常規活動,通過對產品的功能、性能進行創意設計,能夠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海都記者 陳金蘭)